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36836
大小:6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16
《新课程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人际关系还存在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诸多因素,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忌。革新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的师生关系。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人的心灵具有自觉能动性,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对既有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
2、创造,再加工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理解过程。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不同主体对世界意义的建构有差异性,想获得对世界的多种理解,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也就是合作学习。而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师生交注过程的控制者、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主宰者,总是在尽心训导,竭力传授;而学生成为客体和附庸者,他们经常体验的是被动、无为、无助,人们称这种关系为“操纵—依附式”的关系,导致的后果必然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对立,教学活动难以高效顺利进行,学生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更难以得到培育和发展。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必须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朋友式关,
3、使学生体验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和探索求知的欲望。2、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师教学的依据是使用几十年的学科教学大纲,教师在使用教学大纲时,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点,课时数的变化及在规定时间内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本身对教学内容也没有选择权,只有被动,忠实地执行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价值观,学科的本位不在学科而在教育,即如何利用学科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活动
4、方式,不再依据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3、新教学方法与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问题多,学生思考少。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答。在新课程下,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并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促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5、。4、新学习方式与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新课程要求确立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化发展为前提。发展个性的理论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改革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及去记忆教师讲授的固定知识,而不能去自主探究、讨论和发现新知识的现状。二、研究的目标确立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打破师生之间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探索新课程下学科课堂中新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三、研究的内容1、师生关系的现状研究。2、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3、新课程理念对师生教学行为要求的
6、研究。4、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模式的研究。四、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师素质,滚动式推进研究过程。2、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生师各方面发展的研究和跟踪调查,从个别提升到一般,以个别指导一般。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五、研究的步骤。(一)准备阶段:2007.11—2008.21、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2、课题开题,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加强理论学习,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二)实施阶段:2008.3—2008.71、按课题研究
7、方案组织研究,并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2、收集、积累图文素材,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小结。(三)总结阶段:2008.8—2008.9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素材。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六、课题研究成果。(一)新课程背景下应该建立的新型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应是以生为本。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