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18470
大小:45.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6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因素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 2、理解主要非生物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对生物的作用和影响。 3、理解生物因素(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对生物的影响,理解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4、理解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有关重要词语的含义。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存发展的事实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分析生物与环境间关系的相关图表,并学会用曲线图等形式表示生物之间的关系。 3、学会正确区分和使用种内互助、种内斗争、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有关重要词语。三、情感目
2、标 1、通过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树立整体的、生态的生命科学观点。 2、通过理解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学会抓主要矛盾,辩证地分析问题。教学题目: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生态因素教学重点:1、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0 2、从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发现主要生态因素。教学难点:1、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原因。 2、区分种内斗争与种间斗争(捕食、竞争)。教学过程: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首先指出: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学科就是生态学。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环境限制生物的生存范围;生物可以适应一定的环境)第一节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讨论:环境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影响生物生存的? 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就叫生态因素。包括: 当我们暑假去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旅游时会有什么感受?这里哪些属于生态因素?那些不属于生态因素? 分析解释环境因素与生态因素的区别……。 我们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主要受哪些生态因素影响呢?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分别是哪些?在迅速奔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10 可以依据课件中展示的图片对生物的适应进行分析。对生物产生影响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分别有哪些?生态因素是如何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是否有什么实验结果作依据? 讨论:虽然影响
4、生物生存的因素很多,但是总有最主要的因素。影响的仙人掌、菱、蚯蚓和海豚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这些生态因素分别是怎样影响生物的生存的?(一)非生物因素 1、光照:对生命有重要影响的光包括哪些?光对于生物生存的意义?依据课件进行分析讨论。 ①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 最终得出结论: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也是最基本的能量代谢。光的强度及波长可以影响光合作用的效果。 结合光合作用部分知识进行学习。例如光照强度影响有机物的积累。影响叶绿体的形成。 ②决定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分布: 光照影响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如阴生和阳生植物各有适应性。 在陆地和水域只
5、有可见光照射得到的地方才有植物生存。(例如:植物的向光性、叶镶嵌和植物的分层分布现象)为后面“生物群落的结构”作铺垫。 请根据右图判断植物A和植物B,哪一种生活在较深层的水域里?为什么?水生植物A面临的问题都有哪些?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③影响生命节律和行为: 光周期会影响生物的生命节律,比如性成熟、昼夜节律、和生物钟调节等方面。10 趋光性、昼夜活动时间。动物在形态结构方面都有适应性。 植物花期(长日照和短日照植物)、花钟(开花时间受日照、温度和湿度的共同影响);动物的繁殖活动、迁徙、洄游、换毛、换羽。(例如:反季节花卉、蔬菜的培养;控制动物的繁殖。)提示学
6、生结合日照时间的规律性变化对动物性成熟的影响——激素调节部分知识进行分析。讲解为什么影响鸟类迁徙行为的非生态因素主要是光照而不是温度。 2、温度:是如何对生物产生影响的? ──影响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影响生命活动、分布……。 一般情况下生物不能耐受高温的原因是什么? ①影响分布: 纬度、海拔不同造成温度差异——影响植物动物的分布。生物对此有相应的适应性。 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很广,同时每种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窄。结合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进行分析。 ②影响形态结构、生理和习性: 如果生物的生存环境不是出于该生物的最适温度时生物
7、是如何调节自己的呢?(蒸腾作用、体温调节、休眠、叶或芽的附属结构……。) 不同地区动物的形态结构差异很大,是对保温、散热的适应。了解相对体表面积。10 冬眠、夏眠、熟睡等习性;沙漠动物的行为:夜行、穴居等行为;昆虫和蛇的活动特点;人体的体温调节过程;孵卵的温度要求等。 3、水:——生命的摇篮 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都在60%~95%,有些生物含水量高达95%以上。水对于陆生生物更是重要。它决定着是否能有生物生存。 依据结合水、自由水的生理功能分析水对生命的影响。 对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影响:散热、有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维持形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