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11624
大小:66.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6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扬州市弘扬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编写人:张舒审阅人:薛加功编号:3日期:2010-8-29《寡人之于国也》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1、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2、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及孟子的政治主张。3、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重点:通过诵读,把握文言文字词,了解文章内容。难点:多角度诵读课文,体味文言经典的魅力。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又一代表人物,元文宗封为“亚圣”,后世并称孔孟。他主张“仁政”,统
2、一天下,曾游说各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著书立说,有《孟子》七章传世。战国中期,各诸侯国都在讲究变法革新,富国强兵,合纵联横,互相攻伐。孟子却讲“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是脱离实际,加之孟子自己的知识分子的傲骨,不肯趋炎附势,故他的主张不曾被诸侯采纳。孟子曾把孔子重道德修养的“仁”发展成他的政治理论“仁政”,主张施“王道”,行“王道”,即“省刑罚,薄税敛”,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仁政”的政治理论是“民本论”,哲学理论是“性善论”。2、《孟子》:《孟子》8现存七章,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腾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汉代赵歧注释
3、《孟子》,把每篇都分为上下两部分。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孟子》以雄辩著称,文势磅礴,感情激越。3、背景: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离娄上》)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社会兵员缺乏,劳力不足。各诸侯国也就处心积虑的争夺人力。梁惠王也不例外,他采取了一些体恤百姓的措施,以求吸取人力资源,但收效甚微,故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却“民不加多”的疑问。孟子借梁惠王的疑问,或说是心理需求,宣传自己
4、“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学习过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级)(初读)移其粟弃甲曳兵数罟鸡豚狗彘之畜庠序孝悌饿莩洿池衣帛(点拨:字音疏通是诵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础)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A级)(点拨:请同学们积累实词、虚词的用法)河内凶: 邻国之民不加少:填然鼓之: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直不百步耳: 则无望
5、民之多于邻国也:谷不可胜食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8三、重点实词的整理与归纳(B级)1、文中“兵”的用法:(1)兵器、武器 (2)军事、战争 (3)军队(4)士兵 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
6、国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兵法》)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四、翻译句子(C级)(点拨:翻译时要注意句式,重点字词的对应落实)1、王好战,请以战喻。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句式)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
7、道路矣。8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的用法)五、问题思考(C级)1、根据课文内容看,梁惠王为什么会“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的疑问?(文本阅读)课堂检测(B级)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弃甲曳兵而走(跑)C.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不王者(这样却)2、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
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