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06983
大小:42.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16
《中西小说创作中心理描写艺术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摘要:同质、多元与和谐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建构的三种可能性取向。和谐关系建构取向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维范式为指导,以和谐价值观为遵循的建构取向,它实现了对同质、多元建构取向的扬弃与超越,契合当今时代主旋律,适应全球化矛盾发展过程,顺乎现代化发展进路,耦合多民族国家普广态势,遵从民族发展客观规律,蕴含着充分的当代合理性关键词: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谐关系;建构取向;当代合理性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11-0024-05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孪生
2、姐妹,共同建构起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也因此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意识形态流。历史反复昭示,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总是处于不断交叠互动当中,呈现对立冲突与互辅共生的矛盾关系。以何种取向建构二者关系,关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兴衰成败。以理论分析,同质、多元或和谐属于三种可能性建构取向。前两种建构取向已被世界多数国家所采用,并收到一些成效,但这两种建构取向的成效性在当代却大打折扣,甚至陷入了某种建构性困境。正如有学者所揭示的:“当代民族认同危机首先归咎于传统上占据主流的、带有浓厚种族主义色彩的同化主义;其次是当下流行的、包容但却有内在分裂倾向的多
3、元文化主义。”[1]由此,有识之士不禁要思考――我们是否有更加合理的建构取向?本文认为,和谐关系建构取向实现了对同质、多元关系建构取向的超越与扬弃,蕴含着充分的当代合理性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关系建构取向的基本涵义和谐是千百年来人们重要的价值追求,深具中外历史渊源,饱含古今哲学智慧。专家学者关于和谐的论点很多,见仁见智。马克思唯物主义和谐观认为,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同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生发展的关系,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是在吸取古今中外和谐思想理论基础
4、上,以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思维范式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为遵循而提出的一种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建构取向,其基本涵义包括:第一,和谐关系建构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一个发展战略,是基于多个民族将长期共生于一国之内的事实而设定的长期性调控目标。它强调“一元主导,多样共存”或者“多样一体”,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长期处于融而未合、分而不离的和谐状态,各民族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前提和根基,国家认同是各民族认同进一步发展、提升的高层次目标和归属。它要求“尽可能在各民族之间发现共同的价值目标(比如和谐、富强)和历史记忆(比如对农奴制的废除),从而充实各自民族认同的内容,使这些民族认同产生交
5、集,构成国家认同”。[2]它既不赞成运用公权力强迫各民族同质化的“大熔炉”模式,也反对任由各个民族多元化泛滥而导致国家整体的“巴尔干化”乱象,但是鼓励各民族在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前提下相互学习、相互融合(自然同化)第二,和谐关系建构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财富积累为基础,但这并非民族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和谐关系的充分条件。事实表明,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对于民族问题的根本性解决,对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关系建构而论,具有基础性意义。但是,和谐关系建构取向除了关注经济繁荣发展和物质财富积累,还重视资源、财富如何在民族之间进行分配,利益按照何种价值规则在民族与国家间进
6、行协调。它要求保证社会的基本公平与正义,保障各民族普遍共享经济文化增长与发展所带来的收益。简言之,它既重视团结各民族群众共同“做大蛋糕”,也重视在各民族群众之间公正无私地“分好蛋糕”第三,和谐关系建构强调国家认同的首要地位,但不以国家认同来强制性消灭或替代民族认同。和谐关系建构取向主张,民族认同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前提,因此需充分尊重甚至鼓励各民族拥有一定程度的民族认同,藉此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谐关系建构取向还主张,充分发挥各民族的特长和优势,吸收各个民族的一切精华,由此维护整个社会的活力与多样性,实现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衷共济局面。
7、在这样一个国度里,各民族认同就如同“交响乐团”成员,而国家认同就是交响乐团所演奏的“共同旋律”第四,和谐关系建构既蕴含着对各民族之间、各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进行协调的工具性维度,也蕴含针对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关系而展开的思想教育、政策法规引导等价值性维度。在当今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思想文化呈现交流交融交锋新特点,各种思想文化呈现相互激荡斗争样态,和谐关系建构取向的价值性维度将更为彰显。和谐关系建构取向不仅主张帮助各民族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还强调加强对各民族的公民意识和公民道德教育,通过健全各项法律制度,在各民族成员中大力倡导、培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