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287096
大小:229.1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6
《关于制订200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制订2010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蓝图,是组织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1998]2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地方性、教学型和应用型的基本特征,构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经校党委会议研究决定,特提出制订本科各专业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
2、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中的中心地位,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增强诚信意识。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基本原则1.坚持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促进学
3、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方面。3.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4.坚持全
4、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美育教育,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和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基本要求1.培养方案制订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10要探索形成层次清晰、模式多元、制度配套、保障有力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2.
5、坚持分类指导下的“多课程、少课时、小学分”的课程设置原则。根据课程特点合理设置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工学类课程要做到“少讲理论多做实践”,理学类课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文科类课程要加大学生课外自学的力度。要取消因人设课现象,每门课程都应承载着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3.要做好“四个对接”:培养目标与市场需要对接、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对接;课程设置要与培养方案对接;实践技能与课程设置对接。各专业培养方案要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尽可能具体目标和要求,基础课程要体现培养哪些基本能力,专业课程体现要培养哪些专业技能
6、。4.各二级学院应根据各专业的生源情况、师资水平、办学历史和条件、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远景规划以及毕业生的服务面向等实际情况,密切联系职业,强调专业特点,科学地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努力将各自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反映在培养方案之中。5.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6.全面实行学年学分制。四、基本框架1.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合格+特色”、共性与个性协调共存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合格指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是
7、每个大学毕业生均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特色指的是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特点、兴趣、爱好、志向等自主选择,通过学校提供的条件和自己的努力,而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知识域和能力度。2.人才培养定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知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3.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修养,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
8、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五、课程结构课程结构由综合教育课程、文理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