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184776
大小:334.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7-16
《星巴克的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星巴克的中国市场营销策略3星巴克的现状分析3.1星巴克的概况星巴克咖啡是1971年4月由J.Baldwin,G.Bowker,Z.Sieg三人共同出资成立,其原先仅仅为一家位于美国西雅图派克地市场的销售咖啡豆、茶叶以及香料的小型零售店。1983年,现任的星巴克总裁霍华德.舒尔茨,当时星巴克的一名销售管理人员,在他的一次欧洲之旅后,决定将意大利式咖啡馆的饮品以及相关经营模式引入美国。但其经营理念与星巴克高层发生冲突,舒尔茨于1985年离开了星巴克,自立门户开了一家意式的每日咖啡馆,使用星巴克烘焙的咖啡豆来制作意大利式咖啡。而到了1987年,星巴
2、克发生财政危机出售,舒尔茨筹资购买了星巴克,并且将其改名为星巴克公司(StarbucksCorporation)。从这个时候开始,星巴克才逐渐从西雅图的小咖啡烘焙兼零售商,逐渐发展为目前全美最大的咖啡连锁店。不仅如此,美国人喝咖啡的习惯也随着星巴克的崛起而改变:由原先淡如水的美式咖啡逐步改变到偏好到星巴克式的重烘焙式咖啡。星巴克自1987年转型为咖啡专业连锁店后,便不断向西雅图以外的地区发展,并且和不同品牌进行策略联盟以扩展其在北美的版图。从1987年到1992年六年的时间之内,星巴克就由原先的11家连锁店扩张到190家的庞大规模。星巴克的总
3、收益也同样反映了这种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以1987、1990和1992年这三年为例:其年度总收益在1987年仅为一百三十万美元,到了1990年就发展到四千万美元,而到了1992年其总收益高达九千二百万美元。不仅如此,到了1992年星巴克的股票开始在华尔街上市,由于其股票市价稳定及高收益性,博得“星钱”之美称。之后星巴克继续高速扩张,到1999年底时,其在美国的连锁店就已经高达2200家。除此之外,星巴克在1995年成立星巴克咖啡国际公司(StarbucksCoffeeInternationalInc.,简称为SCI),并且在同年以合资授权的方
4、式,与日本SAZABYInc.签约,合作共同开发日本市场,然后于次年1996年八月在日本东京银座开设了其在海外的第一家分店,从此正式踏上了国际化的扩张道9路。从1996年到2000年11月底为止,星巴克总共在全世界的16个国家成立了分店,主要开拓地区为西太平洋沿岸的国家以及中东地区[8]。另外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星巴克选择开店的国家大多并不是在具有喝咖啡习惯的西方先进国家,其几乎都是在一些所谓的第三世界国家(如菲律宾,泰国,中国等),而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发现这些所谓的第三世界国家不是所谓的新兴工业国家,再不然就是中东的石油输出国。另外我
5、们还可以发现星巴克在各个国家开张的时候,选择连锁店所在的城市不是该国的首都就是该国最大的城市。这种对于未开发市场的热情和信心,也正是星巴克不断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3.2星巴克在中国发展概况中国战略是星巴克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星巴克的CEO舒尔茨表示,星巴克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并努力推进中国成为星巴克在美国之外最大的海外市场的战略。1998年3月在台湾开出第一家店;1999年1月在北京开出大陆第一家店;2000年,在上海的力保广场开了上海第一家门店;2002年在深圳的中信大厦开了南中国的第一家门店,2005年,相继进入大连、青岛、成
6、都、沈阳等二线城市,开辟了西南和东北的市场,星巴克已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开设了近500多家门店,其中约300多家在大陆地区。2005年底,星巴克在上海成立星巴克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代表美国对整个大中华区进行管理,负责战略发展、市场开拓和营运等事务。目前,除了东部地区以外,星巴克在东北、北方、西南、南方的门店都由星巴克美国总部直接管理运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星巴克在中国从最开始的许可协议模式发展到合资独资模式,是一种飞速的发展,这跟中国放松对外资零售直营管制的法律环境有关,同时也反映星巴克的品牌在中国已经被普遍接受的事实。103
7、.3星巴克现存的问题过去的十年,星巴克为了追求财务数字,快速在全球扩张,结果带来了品牌价值的降低,这是很危险的,本文分析为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星巴克品牌价值的降低。星巴克体验的淡化。从1986年开第一家店起,星巴克的使命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消费者感到它卖的不只是咖啡,而是一种休闲细致的生活方式。星巴克通过革命性的员工持股计划把星巴克的员工变成伙伴,通过被激励和良好培训的员工用心地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情感关系。但随着星巴克的快速扩张,星巴克曾带给顾客的体验也在下降,这直接影响到了星巴克的核心竞争力。星巴克在尝试了体验带给他的成功后,却以损失消
8、费者体验为代价在数量上迅速扩张以期望达到其财务目标,但2008年第三季度财务结果显示净亏损670万美元报亏也许说明了相反的问题[9]。作为一家“出售气质”、强调体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