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知觉中的人际拒绝及其反应

人际知觉中的人际拒绝及其反应

ID:12146423

大小:7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5

人际知觉中的人际拒绝及其反应_第1页
人际知觉中的人际拒绝及其反应_第2页
人际知觉中的人际拒绝及其反应_第3页
人际知觉中的人际拒绝及其反应_第4页
人际知觉中的人际拒绝及其反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际知觉中的人际拒绝及其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际知觉中的人际拒绝及其反应-教育心理学论文人际知觉中的人际拒绝及其反应曹钰舒贺雯摘要:和谐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增进人际知觉的准确性。本文阐述了三个不同水平的人际知觉,即个体水平、两者之间和社交网络中的人际知觉,及不同水平人际知觉下的偏差效应,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人际拒绝及其反应,以及人际拒绝的理论——多重动机模型,并详述个体面对人际拒绝事件所产生的三种动机。未来研究中,研究者应注重在复杂真实的环境下探索人际知觉及人际拒绝,并采用FMRI、ERP等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其加工机制。关键词:人际知

2、觉知觉偏差人际拒绝反应多重动机模型人际知觉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感知、理解和评价,以及认为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生的知觉活动,又进而影响人际交往的质量。近年来,国外不少社会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不同水平的人际知觉[1,2]和人际拒绝现象,即面对他人的消极对待,个体如何做出反应[3,4]。研究者揭示了不同水平人际知觉中的各种偏差效应,并提出了人际拒绝的多重动机模型[5]。由于人际知觉研究的复杂性,采用实验法操作困难,我国在人际知觉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很少,然而近年来我国研究者也意识到并提出和谐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3、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增进人际知觉的准确性,培养积极健全的心态和人格,掌握增进人际和谐的措施和手段[6]。1.人际知觉随着“情境认知”的提倡,人们开始更注重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下研究人际知觉模式[7]。研究者提出,人际知觉可以分为三个水平,即个体水平、两者之间以及社交网络中的人际知觉[1]。1.1个体水平的人际知觉个体水平的人际知觉,指个体进行人际交往之前,对目标体信息进行的选择和解释。个体据此决定自己是否要与对方交往。在知觉过程中,个体常常不能对目标体进行真实客观的评价,即出现人际知觉偏差。1.1.1印象结论错误的不对称性知觉者

4、可以选择是否要进一步了解目标体,而选择的基础是他们对其当前的印象评价。Fazio,Eiser与Shook(2004)[8]的实验证明结论错误存在不对称性,即一个错误的消极印象不太有可能被纠正过来,而一个错误的积极印象通常会在未来经验中得到纠正。Denrell(2005)[9]根据这一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知觉者印象效价由一系列数字表示(0.0代表中立的印象)。知觉者每次与目标体交往互动后便获得一个印象效价(这些印象效价符合正态分布),他们根据当前的印象效价决定是否继续与目标体交往。该数学模型出现了非常惊人的消极偏见:知觉者对目标体

5、的印象效价通常比目标体实际的表现效价低很多(-0.82),而且,只有小部分交往实验是以积极印象结束的(13%)。该结论与Fazio,Eiser与Shook的实验研究结果相一致。1.1.2选择性获得认知信息个体会选择性地获得交往对象的信息,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点:第一,知觉者的目的与意图;第二,个体的特性与人格特征;第三,交往互动的环境背景。1.2两者之间的人际知觉最直接的人际互动是两者之间的交往,由此会产生一系列人际知觉。交往双方即是知觉者也是目标体,彼此印象形成的典型特点是“互惠效应”。双方交往中彼此的印象形成存在明显的互惠效应

6、——A越喜欢/讨厌B,B也会越喜欢/讨厌A,其中有四个主要的影响因素。第一,应答性与同步性;第二,对交往的评估;第三,相似性;第四,自我评价。研究证明,应答性与同步性可以增加彼此印象的积极性,人们往往喜欢与他们直接接触的个体,而非由他人提供信息后形成印象的个体[10]。若双方对彼此的交往持有相同(积极或消极)评价,或交往双方持有共同爱好或习性等,以及个体用积极的方式描述自己为对方留下好印象,这些在印象形成过程中都可以产生积极的互惠效应[1]。1.3社交网络下人际知觉除了直接与目标体交往,知觉者也可以通过第三方了解目标体,即社交网

7、络下的人际知觉。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个体有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他们可以从这些社交网络中获取他人的大量信息。研究者建议用“传言”来解释社交网络中的印象形成[1]。传言会使人们对目标体的印象更加相似,同时会使人们感到彼此更加亲密[7]。交换秘密会使个体认为彼此是特殊的,若传言内容是消极的,他们可能会共享这种胜过目标体的优越感[11],因此,传言会使他们对彼此的印象更为积极。例如,对某一群体持有一致的刻板印象有助于维持人们的关系[12]。Craik(2008)[7]提出,社交网络像一个分布式监测系统,有效地监控人们的行为。然而,若个体

8、没有充分考虑可获得的信息,则可能会草率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另外,若信息本身就不准确,则信息的社会流动也会有偏差,因此,传言的社会功能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相对准确性。2.人际拒绝人际知觉的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参与,即人们不仅相互感知,而且在感知的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