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七章人际知觉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七章人际知觉

ID:12924093

大小:4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9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七章人际知觉_第1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七章人际知觉_第2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七章人际知觉_第3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七章人际知觉_第4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七章人际知觉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七章人际知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际知觉第一节人际的非言语沟通一、脸部表情二、目光接触三、身体语言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总是通过自我表现来提高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通过控制自己的非言语行为,来引起其他人的有利反应。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辨别说谎话的人。第二节对人的归因理论一、海德的通俗心理学二、相应推论理论三、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四、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五、控制源理论一、海德的通俗心理学归因的理论化是从海德(F.Heider.l958)开始的。海德的兴趣在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发现什

2、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的。他认为,人们有两种强烈的需要:一种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另一种是控制环境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两种需要,就要预测人们将怎样行动。就一般的人而言,都或多或少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海德认为每一个常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就叫通俗心理学。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为了判断人们会怎样行动,我们需要形成对他们个性、动机、情绪、态度等的判断。同样,为了预见和控制我们的环境,我们也需要对其他人这些心理倾向作

3、出判断。我们怎样作出因果关系的归因呢?海德认为我们使用一条叫“不变原则”。我们都假定,任何一种行为都是由许多原因结合造成的,于是,我们在寻找在不同的条件下,一个特定的原因和一个特定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特定的原因和一个特定的结果在许多不同的情景下都互相联系在一起,如果在那个原因不存在的情况下,结果也没有产生,我们就会把这个结果归因于这个原因,这就叫作“不变原则”。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找到关键原因对因果关系的大部分认知中,核心问题在于某一特定的行为或事件归因于内在状态还是归因于外在力量。归因于内

4、在状态,称为内在归因。内在状态指行动者的人格、品质、动机、情绪、心境、态度、能力等。归因于外在力量的,称为外在归因。外在力量指对于行动者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例如周围环境、其他人的行为、提供的奖励或惩罚、运气、任务难度等。对此,海德认为,行动是由人的力和环境的力相互作用而成,如果个人的因素强于环境的因素,会作出内在归因,如果环境因素强于个人的因素,会作出外在归因。二、相应推论理论该理论由琼斯(E·E.Jones)和戴维斯(K·E·Davis)于1956年提出。一般说来,我们根据行为等特殊信息来推论出相

5、应的个人心理倾向性同这个人的外在行为相符合相一致的程度。很明显,为了有把握地把一些稳定的心理倾向归于其他人,一个观察者总是力图作出相应的推论。两者相一致、相适应的程度越大,我们作出归因的信心就越大。所以相应的程度和我们作出归因的信心密切相关。也许有人以为从一个人的外在行为推知他的内在动机、特性等是一个简单的事,不幸的是,由于下述两个因素,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了。第一,生活在社会上的人是复杂的,其他人常常使我们产生误解,有时甚至故意隐瞒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的真正特征或真实动机,如果我

6、们不谨慎仔细的话,仅根据外在行为,我们还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第二,更为重要的是,其他人的行为常常受到不受他们自己控制的外在因素所制约,而不只受到他们的内在状态或心理倾向性所制约,这样,用他们的外在行为来推论自然要使我们误人歧途。在许多场合下,我们还是能成功地归因的。我们怎么样完成这一过程呢?(一)非共同效果按照相应推论理论,根据人们的外在行为进行精确的归因,之所以成功,部分是因为我们注重于某些行动,这些行动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特别是那些独特的、非共同的效果-----这种效果不能由其他因素产生。这

7、样做的优点是我们能对这些独特行为后面的动机形成一个明确的思想。人们常常根据非共同性的效果,来进行相应的推论。(二)社会赞许性决定相应推论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个行动的社会赞许性,或叫符合社会要求的程度。我们常常注意那些与通常行为方式相反的、尤其那种不是社会所希望的行为。琼斯等人在1961年比较了与一个人的角色相一致的行为和不一致的行为的效果。他们说,一般来讲,与一个角色相反的行为同与角色一致的行为相比,前者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有关内在心理倾向性的信息。社会希望性和非共同效果这两个概念可综合为一个一

8、般的归因原则,称为“折扣原则”。该原则是说,“特定的原因产生特定的结果的作用将会由于其他可能的原因而削弱。”不仅是社会希望性,如角色期望,而且由于非共同效果的数目增多,使一个特定原因在解释内在心理倾向的作用上打了折扣。三、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凯利(K·Kelly,1967,1971)提出了对人们行为进行归因的体系。他提出了三个基本维度。这三个维度是我们要对一个行为的意义作出推论时必须考虑的。第一个维度称为实体的特异性,是指某个人对不同的刺激或不同的事件作出相同反应的程度。如果某个人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