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129516
大小:7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5
《坪田镇教育强镇自评报告(最新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培养世纪建设人才---南雄市坪田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近年来,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举全镇之力,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实现我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基本概况我镇位于南雄市的东部,距南雄市区43千米,东邻江西省信丰县,省道S342线穿境而过,是一个历史悠久、景色秀丽、日益繁荣的小城镇。全镇面积142.39平方千米,下辖14个行政村
2、和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23525人,外来人口1143人。我镇素有南粤“银杏之乡”的美誉,境内树龄百年以上的古银杏树达5000多株,年产白果数百吨。“坪田白果”以其历史悠久、早熟粒大、壳薄洁白、肉糯性强、食味香浓、药用价值高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尤其在港澳、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金秋时节,秋风送爽,银杏树下一片金黄,“银杏染秋”是我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都吸引着省内外众多摄影爱好者、美术家和作家前来创作采风,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慕名前来欣赏,成为韶关市一个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2009年至2011年我镇先后被评
3、为韶关市综治维稳“优秀中心”、南雄市人民调解“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征兵工作“全优单位”。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康的粤北门户城市”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12“经济强镇,科教兴镇”之路,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镇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亿元,镇可支配财政收入为()万元,年均增长()%。目前,我镇有1所中学,2所完小,2个分教点,在职教师()人(其中小学教师()人,中学教师()人),在校中小学生()人(其中小学生()人,中学生()人),幼儿
4、园2所,在园幼儿()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广泛扶教助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格局,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逐步走上了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二、主要做法及成效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创新“大办教育,办大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镇”和打造“教育品牌”的发展战略,举全镇之力,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把教育优先纳入我镇经济、社会发
5、展的总体规划,全力创建教育强镇。(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1、优先保障教育用地。我镇历来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优先考虑教育发展规划。尤其在用地规划上,优先保障教育教学用地,将最好的地块用于办学。针对老坪田各小学规模小,交通不便的状况,我镇党委、政府果断征地15000平方米,通过引资办学新建爱生完小;中心小学扩大征地2000多平方米,新建一栋教师工作用房和一栋学生宿舍楼,使学校布局更为合理;2010年,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考察选址,在中心小学旁边又征地1800多平方米,新建了1所教育12中心幼儿
6、园。2、优先安排教育经费。我镇在财政仍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做到优先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2008年至2010年,全镇教育经费总投入分别是()万元、()万元、()万元。财政投入的正常性教育经费分别是()万元、()万元、()万元,同比增长()%、()%;生均教育经费分别是()元、()元、()元,同比增长()%、()%;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是()元、()元、()元,同比增长()%、()%。我镇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教育情怀深深感动了社会各界热心教育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关心、支持我镇教育事业
7、,东莞热心教育人士王锦辉先生捐资50万元在中心小学新建一栋教学楼;香港育苗行动慈善机构捐资200万元新建爱生完小;广州倍健公司捐资30万元改建迳洞小学;佛山华国光学器材有限公司周良诚先生捐资60万新建长坑小学;香港至和坛基金会捐资20万元、广东省政府拨款30万元新建横岭小学;2005年以来,坪田中学先后引资300多万元,新建了一栋综合楼、一栋教学楼,两栋学生公寓,一栋学生饭堂以及两栋教师工作用房,为全校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积极实施引资办学,使我镇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
8、大发展。3、优先解决教育问题。镇党委、政府始终认为“教育领域无小事”,凡是教育问题就必须研究解决对策,哪怕困难再大,也要设法解决。积极落实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措施,动员各方力量开展扶困助学解决读书难的问题,全力保障本地户籍儿童从幼儿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