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例鼻内镜鼻窦手术临床研究

166例鼻内镜鼻窦手术临床研究

ID:12124251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5

166例鼻内镜鼻窦手术临床研究_第1页
166例鼻内镜鼻窦手术临床研究_第2页
166例鼻内镜鼻窦手术临床研究_第3页
166例鼻内镜鼻窦手术临床研究_第4页
166例鼻内镜鼻窦手术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166例鼻内镜鼻窦手术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66例鼻内镜鼻窦手术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疾病患者166例的病例资料。结果166例(225侧)病例随访1年以上,治愈87例,好转53例,无效26例,有效率为84.3%,手术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熟练的麻醉技术、术者丰富的操作经验、恰当的术后处理、定期合理的鼻内镜随访是保证远期手术疗效的关键。�【关键词】鼻内镜术;鼻窦炎;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鼻科常见多发性疾病。近年来,鼻内镜技术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方面已显示出很大的优

2、越性,使病变得到彻底清除,并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黏膜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引流,以达到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我科自1998年7月至2005年10月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16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71.1一般资料本组166例(225侧)患者中,男91例,女75例;年龄16-68岁,平均36.2岁;病程2-30年。以反复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或消失、伴头痛等为主诉。术前鼻内镜检查见荔枝肉样新生物或中鼻甲水肿、钩突肥大、中下鼻道有脓性分泌物。结合病史、鼻内镜检查对慢性鼻窦炎、鼻息

3、肉分型分期[1]。Ⅰ型52例,Ⅱ型102例,Ⅲ型12例。�1.2手术前常规①病史采集,注意变应性鼻炎、哮喘、阿司匹林过敏史、高血压及冠心病史等;②血尿常规、生化检查、心电、胸片;③鼻内镜检查;④鼻窦CT(冠状、水平位)等;⑤术前用药:抗生素:至少术前3d,口服。若近期有感染,静脉给药;1%麻黄素1ml,0.25%氯霉素眼药水2ml,地塞米松5ml,1次/d。口服激素:强的松0.5-1mg/(kg・d)。术前3d,晨起空腹顿服。可消除黏膜水肿并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止血剂:蛇凝血素酶2ku,术前30min肌肉注射。�71.

4、2手术方法手术器械采用杭州桐庐尖端医疗器械总厂生产的鼻内镜手术器械。表面麻醉加强化下进行手术;用1%地卡因20ml加0.1%肾上腺素2ml的棉片作鼻黏膜表面麻醉2-3次,以充分收缩和麻醉总鼻道、中鼻道、嗅裂等。2%利多卡因加0.1%肾上腺素少许作鼻丘、钩突周围、中鼻甲外侧缘黏膜下浸润麻醉,鼻内蝶腭孔注射局部浸润麻醉,对有多次手术史、病变复杂、预计术中出血较多、手术时间教长的病例采取全麻。以Messerklinger术式为主。鼻腔及后鼻孔息肉者可先予以清除。手术范围根据术前CT检查及术中鼻内镜检查所见来确定,Ⅰ型病变切

5、除钩突,开放前筛、上颌窦自然口和额隐窝;Ⅱ型病变切除息肉、钩突,全筛开放,上颌窦自然口和额隐窝开放或全鼻窦开放;Ⅲ型病变作全鼻窦开放术。在中鼻道即中鼻甲前端根部钩突附着处插入镰状刀,自前上向后下弧行划开黏膜、骨膜,直至钩突的后下附着缘处,用剥离子分离钩突并切除。开放筛泡后,清理中组筛房至筛顶,然后清理前组筛房及眶上筛房、清除自然口病变。术中中鼻甲的处理以保留中鼻甲为原则,对正常或黏膜轻度水肿的中鼻甲不作处理。①中鼻甲肥大及息肉样变的处理:剪除息肉样组织,矢状切除外侧黏膜组织,去除部分中鼻甲前端及前下缘,使中鼻甲前下缘

6、高于下鼻甲上缘,前端与上颌骨额突距离≥5mm;②泡性中鼻甲、气房内有病灶的处理:矢状切除中鼻甲气房外侧壁,保留内衬黏膜;③中�鼻甲反向弯曲的处理:用骨钳咬住弯曲部,撼动,使中鼻甲骨黏膜下骨折,向内侧移位。若不易实现,则将中鼻甲弯曲前端切除,保留中鼻甲内侧及相应段嗅裂侧黏膜,视中鼻甲及嗅裂区引流而定,上下高度>5mm,将嗅裂侧保留黏膜瓣沿下缘骨前端向外上翻转敷贴于骨创面。上颌窦自然口的处理是主要清除窦口周围异常结构及病变。下鼻甲如极度肥大或息肉样变,同时行下鼻甲成形术。对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病人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71.

7、3术后处理第一阶段在高膨胀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取出后1d,每天用1%地卡因加0.1%肾上腺素棉片收缩术腔,并清理鼻底部、总鼻道、中鼻道入口处的分泌物及淤血,保持鼻腔通畅,并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减少分泌物的产生,痂皮形成,并促进黏膜上皮再生。此阶段多在住院期间进行,约1周左右。第二阶段每周在内窥镜下清理鼻腔1次,如发现术腔内有囊泡或息肉生成,可钳除或刮除,原则上不损伤上皮化的黏膜。并分离中鼻道和各个术区窦口。现在已经改变了过去反复多次地去除创面肉芽的做法,肉芽增生是正常的术后创面修复过程,鼻窦手术后也是如此,除非出现囊

8、泡,无需常规地不断去除肉芽,可以静以观之[2]。此阶段为术后第2周-2个月。第三阶段一般2-3周1次,每次随访继续对术腔收缩、冲洗、直到术腔完全上皮化。术后随访1年,对于曾经历多次手术、病变严重、有明显变态反应因素的患者,往往术后病程迁延,故随访时间相应延长。�2结果�手术疗效参照1997年海口会议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本组166例,治愈87例(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