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变革与专业发展

教师角色变革与专业发展

ID:1208702

大小:4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08

教师角色变革与专业发展_第1页
教师角色变革与专业发展_第2页
教师角色变革与专业发展_第3页
教师角色变革与专业发展_第4页
教师角色变革与专业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角色变革与专业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师角色变革与专业发展福建师范大学谌启标【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化过程,由此教师学会教学,并达成教师专业角色规范诉求。教师角色更新与专业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角色正处于变迁之中。专业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认同专业身份、秉承专业承诺和角色调适,从而应对新的挑战。【关键词】教师角色,课程改革,专业成长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改体制,这势必改变了我们以往的教师角色,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

2、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一、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社会上给教师这个角色以多种隐喻,如春蚕、蜡烛、春泥、一桶水、园丁等。从这些隐喻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重新审视这些隐喻发现,它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已经不足以勾勒出一个丰满、灵动的教师形象。1.“蜡烛”角色“蜡烛论”这个隐喻由来已久,古人有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那无私奉献,甘于牺牲的蜡烛,燃烧自己,用明亮的

3、烛光扫除学生心灵的黑暗,指明学生前进的方向。这无疑是对传统教师社会形象的生动描绘。[1]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积极意义在于颂扬了教师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肯定教师的奉献与给予。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教师像春蚕一样吐丝,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然而燃烧完之后剩下的是什么呢……难道教师就只能像蜡烛那样吗?“教师是蜡烛”不足之处在于: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无视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其实,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光是燃烧自己的蜡烛,还要源源不断地给自己补充原料、补充能量使自己永远也燃烧不完;不仅要照亮别人,也要照亮自己。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

4、,需要与学生“教学相长”;在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要光彩照人。72.“园丁”角色“教师是园丁”其喻义是:[2]教师像园丁一样,对自己的培植对象细心爱护,辛勤耕耘,精心护理,使其茁壮成长。因此,把教师称作为园丁是最朴实、最形象、最富有田园诗意的比喻了肯定。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认为学生像种子,有自己发展的胚胎和自然生长的可能性,但需要教师来浇水、培土。园丁更加重视学生的生长性,既考虑了学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同时又照顾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每一颗种子可能开出不同的花)。同时,这个模式也考虑到了教育的过程性,而不仅是结果。教育学生

5、就像培育花朵,需要经常浇水、施肥、松土。但教师是园丁,却忽略了一个问题,似乎学生的发展早已固定,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助其生长;教育阶段顺序的固定性,教育缺欠的不可修复性(季节与时令);存在着淘汰制(间苗);有人为的强制性(修剪)。3.“灵魂工程师”角色把教师看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对教师工作性质的一种隐喻,这种隐喻关涉的不是教师与学生在课程中“如何求知”的技术层面,而是“如何为人”的精神层面。它不仅暗示着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灵魂,而且学生也必须学着像教师一样变得“崇高”,反映了现代性对人的精神期待,企图通过教师的影响来渗透到课程的每一个领

6、域。[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表明教师从事的是一个非常崇高的事业,塑造学生的灵魂。因为人都有灵魂,因此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更是育“人”,注重学生的心灵发展。从深层次考虑,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反映了教书育人好象是一种生产产品的工业模式,暗示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学生似乎是一块没有生命、任人摆布的钢铁,可以任工程师按照自己的蓝图塑造成产品;教师似乎是一个万能的上帝,可以按照自己既定的方案塑造学生的精神。4.“一桶水”角色“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隐喻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7、;学科知识要进行有效的传递(很讲究“倒”的过程和方式),这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人甚至认为,在现代社会,教师“一桶水”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自来水”7,什么时候想要,都可以随时拧开水龙头;不管要多少水,都可以哗哗地流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这种隐喻容易导致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传递内容的单一(只有水),教学内容的学科性过强,不利于知识的汇通;教与学不是单一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  “桶论”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主要是一种量上的储备,似乎越多越好。但我们不得不考虑,教师桶中水的质量如何?特别是在当今这个

8、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自己原有的那桶水恐怕不但没有用,而且早已变质发臭了。目前,在我们的学校里几年使用同样教案的教师不乏其人。教师光有满满一桶平常的水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加具有丰富营养的、高质量的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