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8503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08
《探寻朴实.智慧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探寻“朴实.智慧”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面对面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交流。首先申明我这不是申明专题讲座,只不过是坐着讲而已。教书教到一定的时候也就想形成自己的一点特点,今天我与大家共同来聊一聊我想努力构建的——“朴实.智慧”小学数学课堂?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也在摸索,说的不对、不好的敬请原谅。一、“朴实•智慧”的课堂是怎样的?(四个关键词)关键词之一:真实有效课堂必需是真实的课堂。1、教学起点应是真实的。教学起点可以是知识起点、经验起点、能力起点,遵循知识的生长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准学生学习的新知点、需知点、疑惑点,太低太高的起点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探究。如何才能找准教学起点,我想起始课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如果不是起始课,那么最方便的途径就是从学生的作业中去了解。2、学生的思维应是真实的。课堂上,我们应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思考过程能得到真实的原生态的暴露,让学生真正经历思维逐步提升的过程。如在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问题上,我们的教师不要走入一些误区,刻意设陷井,过多的追求,要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优化是相对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3、师生的情感应是真实的。课堂始终流露着真诚的投入、真情的交流、真正的分享。(例《狐狸和乌鸦》很多老师一厢情愿地把狐狸作为一个反面形象,但也学生就有自己真实的想法:“我喜欢你,狐狸。”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是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怕出错,怕同学的笑话,怕老师的批评。关键词之二:扎实有效课堂必需是扎实的课堂。1、目标要扎实。即目标要清晰,本节课要干什么?重点要抓准;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困难在哪?难点要把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也要全面关注。2、探究要扎实。什么时候安排学生探究,合理的探究点需要正确选择,我们要在道理处、方法处探究,要在学生的需知点、疑惑点探究。我们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在学生真正需要探究的时候拍探究活动。当然,我们的老师不能把什么课都上成探究课,其实接受性学习不论在哪门学科中都不可或缺 的。3、训练要扎实:一是要设计训练的层次,落实三个点即着力落实重难点、巧妙发展能力点,和谐调度情绪点;二是要留给一定的训练时空,特别是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全体性的书面作业或技能性的练习作业,尽可能地让尽可能多的孩子掌握基本的要求。关键词之三:大气有效课堂应该是大气的课堂,大气的课堂需要教师的教学底气,表现在:思想的大气:有这样一句广告语: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名师的生命力在哪,其实就是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思想。如果一个老师具有理念支撑下的教育教学思想,就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就有一种高蟾远瞩、远筹帷幄的气魄。这就是课堂大气的基础。设计的大气:在思想的指导下,从宏观上抓住课的主心骨,构建好课的板块,将板块式与主线式有机相融。(教学一定要有主线,我个人认为,有主线并不是不尊重学生。虽然我们不提倡甚至反对“以教定学”,教师不能唯自己的教学预设,但我们也不能一切以学生为主,“以学定教”也是要有前提的,那就是学生的学一定要有价值。)调控的大气: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不断地研读学生,将教材的理解与学生的把握装在心理,这样千变万变不离其中,千学万学不离目标。特别是思维训练含量高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自己都吃不准,吃不透,那么当课堂中学生出现独特见解时就容易慌了神,就很难做到大气的调控了。关键词之四:灵气有效课堂应该是灵气的课堂。灵气的课堂既体现在教学设计的精巧上,又体现在教学智慧的展示上,这样的课堂,气氛民主,师生互动活跃,思维高涨,既有资源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形式与思维上的灵气有时用语言也很难言表。有灵气的课堂是我们广大教师共同的追求的一种境界。二、如何构建“朴实•智慧”的课堂?1、放大镜策略——研读教材:以小见大,深度挖掘。“文本资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构建有效课堂,研读教材是基础,我们要立足教材这一基点,借助教参,运用放大镜策略,以小见大,读懂每一幅图的编排意图,读懂每一道题的真正价值,读懂每一个问题的探究目的,读懂每一个旁注的提示作用,总之,要读懂教材本身所赋于的目的,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对广大农村教师来说,下面两种研读教材的能力尤为重要。 一是借助文本读出目标划分课时的能力。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可以尝试以单元为模块进行单元备课,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再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课时划分、目标确定。如北师大版“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将一般乘法、乘数中间有0和乘数末尾有0等情况的乘法都集中在一课时里,容量大,农村学生难以接受,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将其分解为2--3课时,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等目标可以在不同的课时里逐步提高。再如“乘法分配率”的教学,教材也把一般的情况,逆运算和拓展应用都放在同一课时,教学中无疑加大了难度。当然,在分散教学后,又会遇到一个很费心思的事情,那就是每天作业的布置问题,这需要教师去寻找。(再如“乘法的初步认识”,通过教材编排的层次可以读出如下思路:知道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什么样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表示,用怎样的乘法表示比较简便。思路清晰了,目标也就明确了。)二是借助文本寻找教学的切入点、探究点、训练点、延伸点的能力。这种能力我觉得语文老师更突出,语文课文一般都较长,通读课文,全部分析不是语文老师的做法,他们一般都是学会抓核心,抓关键句,找到触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层层剖析。如昨天杜老师在教学《从现在开始》时,就抓住……所以,我们数学老师也应善于培养这种能力。如二年级“9的乘法口决”,教材的编排顺序是:龙舟图→袋鼠跳格图→编制口诀→练习(背口诀、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由此,教学切入点可以是“九九八十一”这句口诀,它是一句经典的新句,有涵盖9的乘法口决的作用;探究点是编制和理解9的乘法口诀;训练点是记忆9的乘法口诀;延伸点即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以上借助文本读出的“四个点”的组合通常就构成教学的一般思路。2、望远镜策略——课堂预设:以远看近,高度把握。对教师而言,教学就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并据此合理地选择、组合学习材料,设计出符合学生认识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学习路径与形式,组织学生进入主动、有效地学习情景的过程。可见,教师在现代教学中兼负着选择、设计、组织等等预设作用。同时广大农村教师已形成共识: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借鉴望远镜的特点,选取设计的制高点,由宏观到微观,精心预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三个“不要”即材料不要太多、环节不要太细、问题不要太碎,立足农村实际,用简单的材料、简单的环节组织学习。如我们学校的丁文伟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突出,丁老师上课没有太多的材料,也没有炫目的课件,上课时多的是带上几张纸或是几根小棒、吸管等。如他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 》一课,就给学生准备了几个用白纸卷成的圆柱体,然后让学生将他们剪开,学生不同的剪法就剪出了不同平面图(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等),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寻找不同平面图之间的联系,简单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了侧面积与圆柱底面周长、高之间的关系,简单易懂,学生印象深刻。同时在过程预设时,教师还要把握三个“关注”即关注学生的起点、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如“平均分”一课,探究怎样进行平均分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提供15个桔子让学生独立平均分成3盘,老师们,你们想学生会怎么分?……由于已经学会了乘法口诀,学生无一例外都是利用口诀想出得数直接每盘分5个进行平均分,而不太会有其他不同的想法?这是我们备课时需估计到的一种自然状况,根据学生的真实表现和需要,我们上课时还应准备第二份材料:数量较多但数量未知的一叠扑克,如果请你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你觉得可以怎么分?无需老师的太多“引导”,这一情境自然会引发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探求其它平均分的策略的需求,随着材料的变化与拓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被真正激活,也就突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估计分、先五张五张地分再一张一张地分等等多样化的策略就能水到渠成。正是课前预设把握了三个“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才更加真实有意义。3、广角镜策略——关注生成:以点切面,效度引领。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又承载着有效引导的作用,可以这么说,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推动学生有效学习进程的催化剂,作为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树立关注课堂生成的意识,认真倾听,真诚面对,适度鼓励;其次要培养处理生成资源的策略,不急不躁,从而支持学生的有效学习。通过广泛的调研,在农村学校,可以通过以下三点基本策略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是适时“转化”。如“有趣的图形”,课始,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如右房子图的情境: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这幢房子上没有窗户。师:你观察的真仔细。生2:我还发现这幢房子上的门没有锁。师:你观察的更仔细,连门没锁都发现了。生3:门没上锁小偷要进去的。师:是呀!谁还有与众不同的发现?(这下学生更来劲了。)生4:我发现这房子不太漂亮。…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面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意外,要善于根据课堂发展进程,及时捕捉学生出现的有效资源:当第一位学生发现房子上没有窗户,表面上是一个次要问题,其实这个次要问题中寓含着一种积极活化的因素,教师可就此为契机,将这个次要问题转化为推进学生思维的和课堂进程的主要问题:是呀!你观察的真仔细!如果要给这幢房子设计一个窗户,你准备给它设计一个什么形状的窗户?请把你设计的窗户形状用纸片折出来。这是一个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完全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可见,教师适时的转化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适度“切入”。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有模糊的,也有奇特的,面对丰富的资源,教师不能盲目、随意地组织交流,应找准切入点效度引导,是从错误资源切入让学生体会正确结论还是从正确资源切入让学生判断错误?不同的切入,其效果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等因素。如角的初步认识,面对学生根据经验画出的形形色色的“角”,可以从“不是角”的图形切入,因为凭借学生的经验,较难表述准确什么是角,而通过去伪存真,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体验更为深刻。再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第一课时,针对学生反馈的各种算法,可以从正确的算式切入,通过算式间的相互联系与沟通,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算法,在此基础上再解读错误的原因。三是适量“延期”。面对课堂生成中的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如果教师自己把握不准的,允许延期评价。例如我们学校有位老师在教学《图形中的规律》时,教师出示这样一个问题(见幻灯片),在判断第3个选项时,有学生说:“这个答案肯定不对,小棒的根数一定比正方形的个数多。”这样的说法对吗?周老师一时无法确定,于是就说:“是这样吗?希望大家课后再去研究研究。”周老师这样的延期评价可以吗?我想是可以的,相信一般老师在课堂上也难以判断。因为这样的结论是有前提的,一根小棒只表示一条边,那是对的,如果可以交叉摆,那就不一定了。老师们,要构建朴实智慧的课堂,其策略是多元的、多维的,需要教师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实践,需要教师的反思,需要教师的积淀,更需要专家的引领、专业的培训,这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希望通过我们广大农村教师的共同努力,用简简单单的材料、普普通通的手段、朴朴实实的语言、扎扎实实的训练去构建朴实智慧的课堂,有效地提升农村学校数学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质量。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1]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到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2]斯苗儿.农村完小新课程实施面临的困难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06年3月[3]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和学科教学评价[M].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2005年9月[4]吕宪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2006年3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