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84525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5
《信息技术何时能够摆脱尴尬的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作业标题:期末考核题目作业要求:每位学生根据对课程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完成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自命题论文(几个关键字: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学信息技术何时才能摆脱尴尬地位我任教于西安市长安区东大街道初级中学,刚来的时候教英语,现在由于学校人事变动在教导处负责教学日常工作等方面的相关事宜,虽然没有代我所学专业——信息技术课,但是能够感受到在这样一个乡镇级中学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所处的尴尬地位。从1996年起,我国大大小小共计课改了8次,每一次都有其课改的主题和重心,每一次都会往好的方面发展,期中对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对于应试教育的改革,要改变我国教育围绕考试这
2、一现象,要发挥教育的育人作用,不能教出来的都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但是经历几次改革,学生的书包依然很重,考试分数依然是重中之重,那么理所当然的,考试科目就被无限制的重视而向信息技术这样不参加考试的科目就被弃如敝履,我想倘若不是为了应付国家的各种指标验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机房的存在。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一般是由年级较大的老师来担任,没有专业限制,他们进来机房只是负责学生在教室里面好好的呆着不出问题就好,当然大环境也早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不重视,他们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是哪些要参加考试的科目轮流上,一周也就只有那么一节课可以让他们轻松轻松,因此学生一进机房也就迫不及待
3、的上网,老师讲什么根本不听,更何况老师也不是专业教师,不会讲授一些很专业的知识。我认为子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以来存在很多问题:一、信息技术教师在从业过程中没有归属感。往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教师在一所学校的重视程度是和教师所教的科目和所教学生的成绩挂钩的。由于信息技术不参加中高考,因此被大部分人遗落在角落,包括有些校长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之所以开设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是一门让孩子在一周繁忙的学习在生活中可以放松一下的课程,因此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极其的不当回事。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就因为这样老觉得低人一等,不被人所重视,不被人所认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职
4、业归属感差这一现状,也没有了职业幸福感,进而也就不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了。二、信息技术课程不被认同。教师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认同对于课程的推行、落实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却不是如此,据了解教师对于课程的价值、课程的实施条件、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具有较高的认同度,而对于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认同度则比较低。2003年公布的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课程总目标。但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这样一个比较偏远的小乡镇,上到校长,下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掌握几乎为零。这如何实现来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这一课程目标。
5、三、教师专业发展——迫在眉睫基于上面我所提及到的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再加上现代社会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技术增长之快,当信息技术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其学习到的知识已经是至少几年前的东西了,如何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一个课程实施中的困难。教师的专业、学历、专业发展环境等因素都是影响其专业发展的基础因素。第一学历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接受的教师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教育必然有所欠缺,这些因素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对一门新课程来说,教师培训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所学专业和学历严重制约了他们对新课程改革以及
6、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而培训应当也必须作为改善、提高当前信息技术教师素质的主要手段。我发现,虽然有个别教师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但地市级、区级和校本培训并没有相应跟上。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的教师存在重复现象。这也就意味着,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根本没有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机会。这是值得关注并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四、教学评价——有待规范科学的教学评价是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系统正常运行,并促进其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学校、教师、学生向更高层次目标发展的动力。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一直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与认识。当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来自地方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和平时教
7、师的评价。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处于不统一不规范的状态。有的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现进行评价,而这主要依靠教师的印象;有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还有一部分教师通过考试来进行评价。缺乏统一的并能得到教师普遍认同的评价方式是目前评价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规范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根本。而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建立在清晰的信息素养内涵之上。因此,目前我们只能试图建立起一种相对有效的评价体系。在制订评价体系时,我们还应注意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诊断性和学生的参与性等问题。五、亟需改进教学展开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