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天命观的内涵、作用及继承发展

孟子天命观的内涵、作用及继承发展

ID:12034644

大小:2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5

孟子天命观的内涵、作用及继承发展_第1页
孟子天命观的内涵、作用及继承发展_第2页
孟子天命观的内涵、作用及继承发展_第3页
孟子天命观的内涵、作用及继承发展_第4页
孟子天命观的内涵、作用及继承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天命观的内涵、作用及继承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天命观的内涵、作用及继承发展孟子天命观的内涵、作用及继承发展  古代中国,军国大事主要体现在战争和祭祀方面。而祭祀与思想家的天命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古代各种政治活动中,天神崇拜和祖宗崇拜与之密切相关。舜承尧位及武王伐纣时,皆以天命来论证其新政权的合法、合理性。不仅如此,在之后的中国封建历史中,每逢朝代更迭,新的统治者都要找到与天命有关的理由来说服天下的臣民,让百姓相信当权者的行为是顺应天意的行为。从五帝到先秦时期,这期间所经历的权力更迭有禅让,有征服,也有讨伐。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权力更换,统治者都免不了祭祀上天或者祖先,来求得上天或者祖先的保佑。为了保证统治的长治久安

2、,统治者要向臣民阐述天命是什么并使之信服。周朝时期,统治者开始意识到天命可以表示为老百姓的赞成与否。为了得到民众的支持,统治者必须让他们对当前的生活满意,这就要求统治者有德。统治者有德则天下大治,否则就会天下大乱,甚至失去原有的天命。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里面如是说。尽管如此,面对颜回的离世,孔子痛心疾首---“噫!  天丧予!天丧予!”在孔子那里,“天”更多地表达个人的情感。“命”在《论语》一书中出现的地方不一样,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致。例如“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论语·雍也》),这里的“命”指的是寿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论

3、语·尧曰》),这里的“命”则是指命运;除此之外,“命”在《论语》中还有命令等意思。总而言之,天命在孔子那里更多的是一种自己无法解释、无法回避的问题。与孔子所讲的天命相比较,孟子的天命观有了一些新的内涵。虽然孟子也认为天命是无法言说与预测的,但他更加强调人在天命面前的积极有为。孟子所生活的时代距离孔子已经有100多年,但国家分裂的社会状况并没有改变。  孟子所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基于此,其天命观的提出也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尽管《孟子》一书中表达天命观的地方并没有表达仁政的地方那么多,但其天命思想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孟子》中有很多关于天命的语句,如:“天下有道,小德役大

4、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1]284“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1]314因此,孟子的天命观包含以下三点重要认识。    一、孟子天命观的内涵    (一)天命表达的是一定的社会发展趋势    孟子处于一个礼坏乐崩、各诸侯为了一己私利相互征伐的时代,臣弑君、子杀父的事件屡见不鲜。当此之时,各诸侯相信凭借强大的武力就可以征服比自己弱小的诸侯国,而弱国面对强国的欺凌与压迫时往往在顺从和反抗之间处于两难境地。面对此种社会现象,孟子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礼仪和次序,孟子给统治阶级以及被统治阶级

5、构建了一个有自由人格意志的神,即最高的社会主宰者---天命。他认为天命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就是说,“天”是一种社会必然性,人们对天的认识就是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人类只有把握这种社会认识才能发展,否则就是逆天行事。为了给自己的仁政学说创立基础,孟子的得天命与否可以表现为民心的向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1]313孟子将老百姓的拥护与否作为统治者是否得天命的依据。在对历史作出总结的基础上,孟子认为只有实施仁政的人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从而使国家安定。追求统治权力长久的诸侯必须得到百姓的拥护才能达成所愿,而老百姓的拥护是天命观表达的最直观形式。  (二)天

6、命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命运说    孟子的天命观,除了可以解释为一种必然的社会发展趋势之外,还可以解释为一种无法解释的命运说。  孟子因乐正子的引见而将要与鲁平公会面时,鲁平公因听信臧仓关于孟子厚葬其母而薄其父的谗言而不与之相见。孟子却只是感叹道:“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1]227.乐正子认为孟子不能与鲁平公见面完全是因为臧仓人为的阻止才不得相见,然而孟子认为并非如此,他觉得这是天意,即命运。天命不受人为的影响,天命如此,人们只能选择接受。尽管孟子的天命观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但其在面对天意时所采取的“不怨天,不尤人”的积极态度也是其思想中的瑰宝。孟子还说:

7、“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也”[1]357.在这里,孟子除了阐述仁义礼智和富贵利禄之间的重要区别外,还表达了一种“富贵在天”的思想。“人爵”并非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拥有,天定的富贵利禄亦无法感知与言说。  (三)人的性理禀受于天命    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的核心。孟子认为人的德行是先天的,“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1]342.“天爵”指的就是人的先天道德。天是道德的源泉,一切善良德行皆是天自然的、无意识的产物,人生而禀受于天,拥有这种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