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29645
大小:145.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5
《[政史地]必修三总复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三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 1、复习必修三课本的整体情况及部分重点课文的内容,开掘写作素材。 2、复习巩固必修三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的字音和字形,以及重点词语的运用。 3、复习巩固必修三课文中的有关文言文知识。 4、背诵默写必修三课本中的有关课文。 教学设想 1、主要就与高考联系紧密的课本知识进行梳理。 2、课堂复习计划用6课时,练习及评讲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复习必修三的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了解必修三的课文结构。 2、了解重点课文的内容。 二、总体介绍。 必修三共设置四个专题: 祖国土 号角,为你长鸣
2、文明的对话 寻觅文言津梁 三、专题回顾。 (一)第一专题:祖国土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都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一步步走向民主,走向繁荣,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江山多娇”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颂歌的变奏”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
3、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二)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 本专题既是“人与自我”,也是“人与社会”的重要命题,意在引发学生关注个人操守,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了解伟大人物为信仰和理想无私奋斗的精神,了解底层社会人物恪守道德准则,维护社会公正的品格,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人的尊严和崇高。 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板块“烈士的抉择”为两篇文言文,介绍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在民族存亡、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舍生取义的精神。 第三板块“底层的光芒”由一篇外国小说和一篇中国现代散文组成,从不同侧面介绍底层劳动者的高尚品格, 第三板块“殉道者之歌”为三首中外名
4、诗,中国的战国纷争、俄罗斯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和美国的南北战争都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在这些事件中,个人的人格有着怎样的作用,学习材料展现了屈原、十二月党人和林肯一类人物的人格追求。 三个板块的学习都围绕人与社会的命题展开,让学生在研习文本的过程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 文明的对话是一个亘古以来就已存在,并且世世代代都在探讨的问题,在当今世界尤为突现出它的重要性。 华夏文明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情感认同和身份纽带。它不仅有着自洁和自强的能力,还有兼容的气度和灵动的智慧。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拒绝抱残守缺,反思我国传
5、统文化,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长处,以发展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文明之中可贵的人文精神,用以化解当今世界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承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异质文明,推动多种文化形态之间的传播与交流,开展文明对话,这样就能使我们共居的地球村和平、安宁、幸福、进步,就能使人类文明得到长足的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繁荣。本专题共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审视传统”选入学术论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文章阐释了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和联系,文化传统的两重属性,指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揭示出文明对话的作用。第二板块“认识与沟通”选入序言《发明与发现的
6、国家》和《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前者说明了华夏文明的地位以及它在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后者从感性和理性两级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结构性差异以及它们的互补性关系。第三板块“拿来与接纳”选人杂文《拿来主义》与《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等两篇。前者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着重谈文明对话中必须具有自主意识,懂得怎样选择接受外来文化。后者从平常事物之中看中西文化是怎样相互渗透和融合的。 (四)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 本专题是一个梳理文言文学习方法的专题,由三个板块组成: 第一板块“因声求气”教学必须以“读”为重点,以“读”为主线,以“读”为主要的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
7、是古人总结的读书方法,当然也应该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最基本的方法。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叙事文章,全文以对话为主,诵读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话的诵读。 《谏太宗十思疏》这篇奏疏,虽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这种内容充实、形式典雅的文风,成为后世奏议类文章的典范。教学时,简要介绍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论述“居安思危”对当时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适当讲一讲成语典故的出处,以加深理解,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现力,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仍是诵读教学。本文诵读的处理,关键在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