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脸面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中国人脸面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ID:12004423

大小:10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5

中国人脸面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_第1页
中国人脸面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_第2页
中国人脸面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_第3页
中国人脸面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_第4页
中国人脸面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人脸面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人脸面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人格(personality)英文一词的拉丁文本义是面具(persona),但西方人格上的诸多研究已越来越远离了它的原义。只不过无论西方人格理论如何发展,用它们来解释中国人的脸面观,似乎都没法说到点子上。如果我们坚持用人格或面具来研究或概括中国人的性格和关系特征,我们并不能从中看到中国人的什么特点,也许只能通过他们的量表来看出不同文化中的人的得分高低,而当我们用“脸面”一词来概括、描述和分析中国人的性格和关系时,便可以发现它非常地恰如其分体现了中国人性格的关键和精髓。注释:[1]鲁迅:〈说“面子”〉,《鲁迅全集》,

2、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1]近百年来,许多学者曾用这一概念多次总结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特征。但遗憾的是,这一概念的提出更多地是被感受和感悟到的,而不是被清晰地分析和研究出来的。这不仅是因为过去关注它的人文学者远比社会科学家多,其含义难以明确界定,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个概念自身的复杂性,造成大多数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现象描述、归纳陈述和实证研究的层面上,而缺少对它的理论探索和框架性的把握,从而导致许多经验研究没有触及到它的根本意义,甚至失去了研究的方向。本文在此则希望能尝试建立一个具有解释的模型。一、共识中的困惑“面子”是任何一个

3、在中国生活过的人或接触过中国人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一种文化心理现象。这一重要现象自然会引发学者(主要是海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自19世纪末,美国传教士明恩溥(A.Smith)在其轰动西方一时的《中国人的特征》一书中把它看作是中国人性格上的第一特征起,[2]A.H.Sm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NewYork:FlemingH.RevelCompany.1894).p.16.[2]关于面子研究由此拉开了序幕。鲁迅当时就因为受此书的影响而认为“支那人的重要的国民性所成的复合关键,便是这‘体面’”。[3]鲁迅:〈马上支日记〉

4、,《鲁迅全集》,第3卷。[3]十年之后,林语堂在他的成名作《吾国与吾民》(1935)一书中以极为相似的观点认为,“面子”是统治中国人的三位女神(threeMuses)中最有力量的一个,中国人正是为它而活着云云。[4]LinYutang,MycountryandMypeople,(NewYork:JohnDaypress,1935).[4]在西方学术界,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Weber)曾对此提出过重要见解。他在《儒教和道教》(1915)一书的结论中指出:儒家所强调的面子会导致人们缺乏普遍的信任感和所有的企业活动,[5]M.Weber,

5、TheReligionofChina,(NewYork:FreePress.1951).[5]这一观点促使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T.Parsons)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中认为,儒学只关心现世行为和一个好名声。[6]T.Parsons,TheStructureofSocialAction,(NewYork:FreePress.1961),p248.[6]70年代以降,斯多弗(L.Stover)在《中国文明的文化生态学》中进一步体会到,“面子”是解释中国人诸多行为的关键。[7]L.E.Stover,TheCulturalEcologyofChine

6、seCivilization,(NewYork:Mentor.1974).[7]而美国社会学家赛林(M.Thelin)又在研究中指出,中国人的价值观包含六个方面,即家族主义、尊老、人情主义、礼貌、脸面、男性中心,他认为其中的脸面居于核心(themostcentral)。[8]M.C.Thelin,“ChineseValues:ASociologist'sView”,inA.T.Tymieniecka(ed.)AnalectaHusserliana,Vol.20(1986),P.393-405.[8]就连美国的心理学家多米诺(G.Domino)

7、等在总结中国社区心理学发展历史和现状时也要指出,在控制中国社会的五种社会力量(扩大家庭、政府职能、孝、脸面和道)中,脸面规定了中国人的社会及人际行为。[9]G.Domino,D.Affonso&M.Slobin,"Communitypsychology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inPsychologia,Vol.30(1987),p.1-11.[9]至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何友晖在提出亚州文化特有的六个关键概念中,中国所占的三个概念里面就有一个是面子。[10]D.Y.F.Ho,"Asianconceptsi

8、nbehavioralscience",Psychologia,Vol.25(1982),pp.228-235.[10]近来,金耀基再次强调:“关系、人情、面子是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