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熹《小学》对当今小学德育变革的启示

论朱熹《小学》对当今小学德育变革的启示

ID:12000150

大小:2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5

论朱熹《小学》对当今小学德育变革的启示_第1页
论朱熹《小学》对当今小学德育变革的启示_第2页
论朱熹《小学》对当今小学德育变革的启示_第3页
论朱熹《小学》对当今小学德育变革的启示_第4页
论朱熹《小学》对当今小学德育变革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朱熹《小学》对当今小学德育变革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朱熹《小学》对当今小学德育变革的启示关键字:朱熹,《小学》,小学,当今,小学,德育,变革,启示论朱熹《小学》对当今小学德育变革的启示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  我国作为礼仪之邦,有着深厚的道德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十分重视道德教化,在儿童的启蒙阶段尤其注重道德教育,但是当今的学校德育质量却有待提高。归根结底,这与我国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传统美德遭受到了严重冲击。市场经济的运行无疑要靠利益的驱动,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秉着“一切向钱看”的原则,致使社会生活中“道德滑坡”的现象随处可见,假疫苗事件、毒奶粉事件

2、日益猖獗,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此外,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纯粹地追求成绩、唯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让学校德育举步维艰,虽然新课改在一定程度上使德育收到了成效,但是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仍然很突出。面对学校德育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传统蒙学中的德育思想以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一、朱熹《小学》蕴含的德育思想  朱熹的《小学》可以说是一本典型的反映中国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和伦理观念的儿童教科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小学原序》《小学题辞》《小学内篇》《小学外篇》。《小学内篇》是全书的主体部分,包括《立教》《明伦》《敬身》和《稽古》四卷。《

3、立教》阐述先王所以教人之法;《明伦》说明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的关系;《敬身》讲解孩童修养身心的重要性和相应遵守的规矩;《稽古》则记载古代先圣前贤的崇高德行。在《小学》整个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德育思想。  (一)重视实践活动以促成知行统一  传统的童蒙教育注重儿童的知行转化、知行合一。朱熹说:“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蒙养教育以儿童现有的认知为基础,靠实践训练使儿童的认识转变为行为习惯,这样就避免了“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的现象。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两位

4、先贤向我们揭示出传统道德教育注重把握规律性,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教育。朱熹对儿童的道德教育采取贴近日常生活的方式,使儿童在实践中接受德育,重视选取德育典型,将“事”作为童蒙教化实践的逻辑起点,促使儿童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培养道德情操。“古之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传统德育重视活动在培养人良好道德品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日常的洒扫活动,为儿童奠定“修身治心”“穷理尽性”的基础。就如《童蒙须知》中提到的“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捐洁”[1]一样,基于孩童认知规律教以“眼前事”的原则,

5、使得伦理道德规范、孝亲敬长等抽象的道德观念在儿童的现实世界中获得了丰富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也使道德情感在儿童心中逐渐萌发。  (二)重视整合多方面的影响以形成教育合力  在对儿童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朱熹注重整合多方面的教育影响。他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一方的职责。在朱熹看来,儿童的教育始于胎教。在《小学》中,他要求孕妇做到:“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颂诗,道正事。”在重视胎教的同时,朱熹认为儿童从出生到八岁这一阶段还应重视乳母

6、之教。“凡生子,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2]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及时对儿女进行教育,“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同时应防微杜渐,不能“溺于小滋,养成其恶故也”。在学校教育中,首先要重视行为的养成,“小学者,当其事”;其次要注重“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养性”的“成智”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在家庭和学校之外,朱熹也重视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影响,他在《小学题辞》中指出,社会“经残教驰”会导致“纵人蚩蚩,物欲交蔽”而“颓其纲”,这样发展下去就会产生现实中的恶,所以朱熹要求社会应该净化儿童道德教育的成长环境,

7、家庭教育中应效仿“孟母三迁”,选择有利于儿童接受正面教育的环境。  (三)重视儿童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和信念,并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以调节自己的行为活动。但是德育的实施要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施教才可以取得预想的效果,所谓“习与智长,化与心成”。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选择应遵循儿童品德发展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规律,正所谓“入小学,而教之以扫洒、应对、进退之节;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小学”阶段主要注重儿童的养成教育,从日常活动中懂

8、得爱亲、敬长、隆师之道,在儿童智力增长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同时,道德认知有了逐步的提高,儿童才会依据自身需要和社会道德规范去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