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941366
大小: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5
《初中摩擦力的教学设计 任爱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摩擦力》教学设计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第二中学 任爱荣课题摩擦力学习目标1.知识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能力 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过程,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 培养学生乐理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展示方式: 教师阅读 (1分钟)重点1.探究影响滑动摩
2、擦力大小的因素。 2.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释实际问题。展示方式: 小黑板出示并让学生阅读。(1分钟)难点1.理解如何测出摩擦力。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自学感知(8分钟)自学提示: 演示:用力推,讲桌未推动。 问题:1.为什么没有推动? 2.没有推讲桌时,它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吗?为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本1、2自然段,并找出摩擦力的概念。 学生齐读摩擦力的概念,并讨论回答以上的问题。(没有摩擦力,因为没有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通过学生的回答,对课本上的概念加以
3、补充并板书。 简单向学生介绍摩擦的分类: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那么能不能从字面意思上对这几种摩擦简单的解释一下?能不能举例说明你见到的摩擦分别属于哪种摩擦? 向学生说明初中阶段我们重点研究滑动摩擦力。 3.要认识一个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力的三要素) 4.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______上,其方向与物体_________的方向相反。(教师板书) 5.在水平向右的2N拉力作用下,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用力的图示法作出它受到的摩擦力。 互动方式: 依案自学,读书研讨
4、,归纳总结,获取结论。 2题不易理解,在摩擦力的定义中,“相对运动”是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学生讨论分析,老师适当点拨,加深对“相对运动”的理解。 3、4、5主要加深对摩擦力作用点及方向的理解。研讨探究(15分钟)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解决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再来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压力有关?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5、?……──(猜想或假设) 问题:1.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么方法?(这是本节的难点之一,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利用转换法) 2.我们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在探究时应采取什么方法处理?(控制变量) 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这两个因素是否有关呢? 明确了实验方案,各小组先讨论、选择出实验器材,设计好实验表格,并将几组设计的表格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同学设计的表格与
6、你设计的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展示给同学看。找出最佳方案。──(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实验完毕后,教师让各个小组交流实验的情况及结论并组织学生讨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结论: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由于学生已经熟悉“控制变量法”的结论模式,结论也就容易得出了) 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
7、和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得出结论)互动方式: 讨论、猜想、分析总结,进行实验,小组交流。 此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尤其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有的小组使用自己准备的器材,这点值得表扬,说明自己提前预习了,且动了不少脑筋。 测摩擦力的方法,在上节重力的测量中已经提到,况且原理相同,让学生自己得出难度不会很大。重点强调物体必
8、须做匀速直线运动。反思拓展(20分钟) 问题:1.摩擦力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学生回答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这时课堂气氛很活跃,有的学生争的面红耳赤,且都有自己的理由。 通过学生回答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时大好,有时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设法增大,为我们服务,有害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减小。 问题:2.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的实例。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生怕老师不提问自己。有的学生甚至想到了磁悬浮列车,并及时表扬了他。通过学生回答问题2,总结增大和减小摩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