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依恋研究进展:概念、理论与方法

地方依恋研究进展:概念、理论与方法

ID:11866719

大小:30.7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4

地方依恋研究进展:概念、理论与方法_第1页
地方依恋研究进展:概念、理论与方法_第2页
地方依恋研究进展:概念、理论与方法_第3页
地方依恋研究进展:概念、理论与方法_第4页
地方依恋研究进展:概念、理论与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方依恋研究进展:概念、理论与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方依恋研究进展:概念、理论与方法  【作者简介】古丽扎伯克力,女,维吾尔族,新疆哈密人,新疆艺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新疆乌鲁木齐830001);辛自强(通讯作者),男,山东费县人,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北京100081);李丹,女,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硕士生(北京100875)。  【内容提要】在全球化进程中,人与地方的关系成为突出问题,由此“地方依恋”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地方依恋是人与地方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联结,涉及情感、认知和行为三种成分。地方依恋三维框架结构理论采用一个包括人、心理过程、地方三个维度的框架阐述

2、地方依恋的本质,地方依恋发展理论试图说明这种依恋的形成与变化机制,而地方芭蕾观点关注人的身体动作在特定时空中的常规模式。然而,关于地方依恋,无论是理论还是经验研究都存在值得改进的方面。  【关键词】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芭蕾    一、地方依恋概念的提出  人与地方的关系是众多学科(如地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长期关注的话题。20世纪50年代关于地方感知的研究,对于人地关系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心理学领域,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始于1963年Fried的研究[1],他描述了强迫再安置情况下波士顿“伦敦西区”人们的不情愿心理,这反映出人们对地方的一种强烈情感。197

3、4年,Kasarda等人首次提出了关于人地关系的调查报告,指出居住时间和邻里关系是社区依恋最有效的预测因素[2]。1977年Gerson等人提出了地方依恋的术语[3],但却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在此期间也出现了许多与地方依恋相似的术语来描述人地关系,如社区依恋、社区感、地方认同、地方依赖、地方感等,但这些术语之间的关系却没有被明确界定。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术语使用的混乱阻碍了地方依恋研究的进展。  1983年Shumaker等人明确定义了地方依恋的概念,认为地方依恋是指人们与其居住地之间的情感联结[4]。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情感在人地关系中起核心作用,这也是学者

4、们普遍认同的观点。人地关系既包含积极的正性情感,如爱、满意等,也包含负性情感,如害怕、悲伤等。Fried提出人们会因为有人去世而悲伤,也会因为失去重要的地方而悲伤[1]。虽然负性情感联系可以构成重要的地方意义,但是地方依恋本身通常指人与地方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正性情感,如地方带来安全感,增加积极情绪,并提供自我连贯性。  有研究者认为Shumaker等人的定义仍较模糊,不能用来区分地方依恋与其他相近概念,因此需要进一步限定地方依恋的含义。于是,Hidalgo等人分析了亲子依恋概念的主要特征[5],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将地方依恋定义为“个体与特定地方之间的积极情感纽带,其

5、主要特征是个体表现出与该地方的接近倾向”。这个定义不仅强调了地方依恋的情感成分,还提出了地方依恋的行为成分。地方依恋的行为成分是指与地方依恋有关的行为及行为倾向。依恋某个地方的个体能感知到这个地方比其他地方更能够为他们提供满足自己行动目标的条件。许多有关地方依恋的文献,尤其是有关休闲的研究,都说明了特定的环境能够促进娱乐者对休闲经历的追求。如Kyle等人研究地方依恋与动机之间的关系,认为对与自然环境相联系的身心和社会利益的追求,导致了地方依恋的发展[6]。地方依恋的行为成分的主要特征是保持与某地的接近[5],如宗教朝圣中个体会努力接近自认为有意义的地方[7];地

6、方依恋的行为成分还体现在地方重建过程中,如灾后人们在重建城市时反对改变居住环境原来的布局,要求重建成以前的样子[8],以便保持已经形成的联结,人们通过重建自己的城市来表达地方依恋。  除情感和行为成分外,有研究者提出了地方依恋的认知成分。地方依恋的认知成分是建立在对地方的感知觉、记忆等认知过程基础上的态度、判断、信仰、价值观以及地方的象征意义。人们通过记忆能够产生地方意义并将其与自我相联系,形成地方认同。Proshansky认为地方认同是指在物理环境中发展的自我的某些方面[9],地方认同是自我认同的组成部分。当个体将自我与地方联结起来,并把有关地方的认知(记忆、

7、思维、价值、爱好、分类)合并进他们的自我定义中,成为一体时,地方认同才产生。地方的象征性或代表性意义对个体的地方认同有重要作用。个体在特定地方的经历并不是形成地方认同的直接原因,还需要个体在该地方随着时间推移的心理投入,然后才能形成对地方的象征性意义。另外,个体对那些并没有特殊经历的地方也会产生地方认同,因为这些地方本身具有象征性意义,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会产生文化想象,他们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来参观访问这样的地方,但却会对这些地方有强烈的认同。  上述三种成分,最后都被Jorgensen等人[10]整合在地方依恋的定义中,因为他们相信地方依恋是人对地方的

8、一种态度,而态度理论认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