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34781
大小:1.53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9-05
《进化观 与 依恋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五节——进化观依恋理论习性学与进化发展心理学习性学与进化发展心理学“习性学”也就是动物行为学,关注的是行为的适应价值或生存价值及其进化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达尔文的工作,而欧洲的这两位动物学家康拉德·洛伦兹和尼可·廷伯根奠定了现代习性学的基础。康拉德·洛伦兹尼可·廷伯根习性学研究动物行为的几个方面主要有以下:一、分析动物的整个行为序列;二、剥夺学习机会的实验三、比较系统上相近的物种的行为的相似性,研究其演化上的关系;四、通过杂交实验研究基因的决定性;五、观察和分析物种特异行为和它们生存条件的关系,研究其适应价值。印刻洛伦兹和廷伯
2、根通过观察不同种系动物的自然习惯,发现了有助于其生存的行为模式。这当中,最有名的是“印刻”(imprinting),即刚出生的小鸭子的追随行为。由印刻引出的关于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关键期”。在学前教育中,关键期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有时,甚至让人感到它好像是学前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核心。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关键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教材从关键期概念的来源说明了这个概念的基本涵义,从而引伸到在心理学中的基本涵义。总的说来,在心理学中,当前对关键期的看法,与其把它当作一个时间概念,不如说把它当作一个发展水平的
3、概念更为妥当。也就是说,在发展的关键期中,某一方面的功能或学习水平在适宜的刺激下能得更高的发展。单纯的时间概念容易产生稍纵即逝的感觉,不利于个体的连续发展观,也不符合学习的实际情况。在人类个体心理的整个发展中,有关关键期的概念的运用,还是以谨慎从事为好。在学前教育中也应该认真对待。进化心理学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原理用于解释个体行为。它认为人们会无意识中努力谋求生存,并努力使自己的基因得以传递。这样,这一种系就会具有已经进化的解决问题的机制。进化发展心理学则要确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年龄具有适应性的行为,其探索的问题包括:新生
4、儿对类似面部刺激的偏好在其生存中扮演什么角色?幼儿从这种游戏中学到的什么东西,可能使得他们形成成年人的性别类型化的行为?由此可见,进化发展心理学家不只关注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他们认识到人类更大一些的大脑以及儿童期的延长是由于需要掌握越来越复杂的生活环境和技术环境,所以,他们也会对学习感兴趣(Blasi&Bjorkland,2003)。行为的进化选择在人的前半生作用最强,可以确保个体的生存、繁殖和有效的养育行为,而人在年老的时候,生活及文化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Staudinger&Lindenberger,2003)。习性学与进化发
5、展心理学依恋理论依恋理论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John·Bowlby)把习性学的理论应用到解释人类婴儿与照料者之间的关系上,提出“依恋理论(theoryofattachment,1969)认为,婴儿与照料者的情感联系是一种有助于生存的进化反应。依恋是儿童与养育者(通常是母亲和父亲,尤其指前者)之间形成的持久的亲密的情感关系。1.依恋行为儿童对依恋对象会产生一系列表达情感的行为方式。这类表达情感的行为方式就是依恋行为。它是依恋关系的外显表达和维持方式。儿童的依恋行为随年龄不断变化,但其依恋的关系是不变的。2.依恋的生物功能从人
6、类进化的观点看,儿童的依恋是一种适应性行为,为了随时得到成人的保护,不致发生意外危险。从社会化的功能来看,儿童在养育者的保护下也容易适应社会环境,不致生异常。3.依恋的行为系统鲍尔毕认为,人类具有若干个行为系统,这是物种进化的产物。婴幼儿有4个行为系统:(1)依恋行为系统;(2)警觉-恐惧行为系统;(3)探究行为系统;(4)交往行为系统。鲍尔毕特别强调4个行为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些行为系统之间能相互激活,而有些行为系统之间则相互抑制。个体的早期依恋状况与后来的发展有关系,由依恋导致的内部情感及安全感对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支持
7、作用。具有安全依恋的学前儿童表现出比不安全依恋型更好的自尊、社会能力及共情。影响亲子依恋的因素包括婴儿与父母的特征、父母的婚姻状况、家庭外的压力源、社会支持的可用性、父母对自身的依恋历史的看法以及儿童照料方面的安排。依恋风格1安全型依恋2焦虑-抵抗型非安全依恋3焦虑-回避型非安全依恋此外:发展心理学家Mary设计了一种被称为“陌生情境”的实验过程,以观察人类母亲和儿童间的依恋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进行20分钟的游戏,并使照看者及陌生人进出房间,从而再现出大多数儿童在生活中会遇到的熟人、陌生人情境变换。情境中的心理压力发生变换,
8、对儿童的反应加以观察。儿童体验到如下情境:1.与母亲一起留在游戏室中。2.陌生人进来,加入他们。3.母亲离开,留下孩子与陌生人留在房间中。4.母亲回来,陌生人离开,母亲和孩子在一起。5.母亲离开,留下孩子单独呆在房间中。6.陌生人返回房间,与孩子一起留在房间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