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赵德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赵德霞新闻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一般新闻的写作特点,学习新闻的写法。2、让学生了解新闻事件,分析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能准确筛选并能获取新闻背后所隐藏的信息。3、学会鉴赏内涵深刻的语句,能准确把握语句所传达的情感。4、能从新闻中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理性思考,形成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评判。本课教学目标:1、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筛选信息,抓重点、抓关键。 3、 学习作者侧面描写和正面叙写相结合的方法,认识“印象式报道”的
2、特点。 4、了解作者打破“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新闻传统,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关注着个人的情感。——纯主观性的报道。4、联系历史,关注当今国际形势,唤起对战争恶魔的憎恶。牢记教训,尊重生命,珍惜幸福。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通过描写景物,游者神态、细节等侧面描写手法来表达情感的方法。2、 通过品味意蕴深刻的语言,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发现作品中极具新闻价值的“反差”,挖掘本则新闻的意义。教学方法:自主预习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
3、习检测※说说罗森格尔及本文背景。罗森塔尔,《纽约时报》记者,现任《纽约时报》执行总编,即全权负责该报新闻报道工作的最高负责人。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地二次大战期间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据统计有400万人在这里遭到杀害。这篇消息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14年访问奥斯威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美国国家新闻最高奖——普利策奖,成为了新闻史上的杰作。【过渡】一篇消息,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响,当然是因为它有轰动当时的大新闻了,可是罗森塔尔却说《奥斯威辛没什么
4、新闻》。那么,到底有什么?二、检测初读感知(一)、读完全文,同学们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情来学这篇新闻?预设:愤怒沉痛同情反思悲痛(二)、初读课文,概括本则新闻的主要信息。参考:通过介绍奥斯威辛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游客游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的独特感受——揭露、抨击纳粹的滔天罪行,警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以史为鉴,尊重生命,珍惜和平,珍爱幸福。(三)在3-5段的新闻背景中,作者告诉我们奥斯维辛是什么地方?参考答案:预设——波兰小镇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人间地狱”。4(四)作者新闻事实部分,告诉
5、我们游客走访了奥斯维辛的哪些地方?读完全文,奥斯维辛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参考:焚尸炉、毒气室、女囚室、不育实验室、纪念墙、绞刑室。令人恐怖、人间地狱令人惊惧【过渡】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如何行刑,那么我们是如何感觉到恐怖,惨绝人寰的呢?下面我们来说说同学们对游客描写部分做的批注,听听同学们的见解。三、合作交流,班级展示(一)、请对作者描写游客部分做旁批,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或问:在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预设:“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他们
6、表情茫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7——15段,作者跟随着参观者的脚步,通过外显反应表现参观者的内心感受。(让学生针对相关描写畅所欲言,想象参观者的心理活动) (重点讲解议论句“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作祷告,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保
7、佑。杀人着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行的,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 总结以上片段的写作手法)通过参观者的动作、神态,侧面表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和纳粹的残暴。 )教师总结:通过游客的表情、神态、动作还有经典的细节描写,侧面控诉了纳粹德国的惨无人道,对生命的践踏,对良善人性的摧残。【过渡】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品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了作者的情感。其实文中还有许多意味深远的句子,段落,那一组的同学来为我们导引一下呢?预设: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
8、,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几个儿童在追逐游戏。” 如此美好、和平的景象,作者为什么觉得可怕?如果这种景象出现在维也纳的多瑙河旁,只会锦上添花。可怕的不是景象本身,而是布热金卡出现了这种景象,布热金卡的历史与此太不相配了,这才有了第二段的四个“不该”。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