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ID:15746197

大小:8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5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_第1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_第2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_第3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_第4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鄂温克旗职业中学张杰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了解新闻的一般特点,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与主要特点。·过程与方法:学习根据新闻的一般特点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抓住有用信息。·情感态度:了解纳粹的历史罪恶,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教学重点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解知识、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培养有机融合。教学方法启发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时间2009年11月10日,第二节。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时间备注课前准备1.安排学生

2、预习课文,思考课后习题。2.阅读单元提示,了解新闻的特点和本单元学习目标。培养预习的习惯。懂得明确各阶段学习目标。导入1.请同学根据预习情况介绍新闻的特点。2.明确学习目标。5分钟为理解文章特点做好铺垫。理解内容把握特色一.再次阅读课文,思考讨论:1.这篇新闻报道哪些部分属于新闻事实,哪些部分属于新闻背景?2.新闻事实部分叙述了那些事实?3.新闻背景部分交代了那些背景?明确并引导:12分钟理解内容把握特色第一问:1、3、7-14自然段内容属于新闻事实;4、5段内容属于新闻背景。第二问:第一段叙述了布热金卡现在

3、的景象。为什么布热金卡阳光明媚、树木繁茂、儿童嬉戏的祥和景象却被作者说成是“最可怕的事情”?因为在作者和了解法西斯暴行的人眼里,这里曾是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的地方,是善良的蒙难地。历史的恐怖和现在的欢乐让人难以在感情上将二者统一起来。第三段叙述了游人来到布热金卡的目的。人们来到布热金卡或是为了见证、或是为了怀念、或是为了致敬。总之是为了不忘记历史。七至十四段叙述了参观集中营的过程与所见所感。人们参观集中营都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照片墙、绞刑室。(总结同时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人们参观的心情如何

4、?是沉重的(找出表现参观者心情的相关记叙)。人们参观的感受是怎样的?是恐怖。作者把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与参观者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写,或在写实中渗透作者的感情。或在写集中营某一状况后,直接写参观者的感觉。这种感受是参观者在受到震撼后的自然流露。这种感受从侧面反映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第三问:第四段布热金卡的位置。第五段交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和人们对它的记载,表现战争历史的罪恶和可怕。4.回顾新闻的特点,谈谈罗森塔尔的这篇新闻报道和你平时看到的新闻有什么不一样?明确: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

5、”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运用讨论法、启发法指导学生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并初步理解课文的感情,感知文章手法。通过图片展示营造情境,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纳粹的历史罪恶,激发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的感情。感悟细节体会情感二、启发引导,体会感情1.作者交代的历史背景自然是旧内容,那么他记叙的新闻事实是新鲜的吗?明确:新闻事实中记叙的事物也不新鲜。所谓新闻是指社会上发生的新事情。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说,还必须是有价值的事情。如1939年纳粹德

6、国对邻国发动突然袭击,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在当时是新闻;1945年,法西斯德国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中终于举起了双手,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在当时是新闻;2005年,德国总统克勒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前,虔诚地代表德国政府向受害国和人民请罪,这在当时也是新闻。  还有德国法西斯战败后,法西斯在奥斯维辛建造杀人魔窟。残酷杀害400万无辜者的罪行暴露于天下。引起世人的极大愤慨。这在当时也是新闻,而且是重大的新闻。但13年后。当《纽约时报》记者A.M.罗森塔尔到奥斯维辛集中营采访时,昔日德国法西斯铁蹄下的大屠场已没有

7、什么重要事情发生,有的只是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以及在明媚阳光下那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作者将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定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了。2.既然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还要写?在一个或许被人认为没有新闻的地方。作者却以深沉的使命感执著地去写,他是为了不让奥斯维辛曾经发生过的惨案成为旧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可引起世人的警戒。通过文章,作者希望我们牢记灾难,铭记历史。因为忘记苦难就是新的苦难的开始。反映了“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珍惜和平”这样一个大主题。3.文中的一些细节耐人

8、寻味,请谈谈你的理解。10分钟通过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升华学生思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合作练习总体把握⑴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⑵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⑶照片墙上微笑的女孩,她在笑什么呢?请学生表达见解。教师总结:细节描写是耐人寻味的。文章没有阴森恐怖的镜头,没有血腥的画面,只是重现了新闻的事实真相,但透过细节却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在作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