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96916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4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解东一小曹杰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四年,它是站在世纪的高度,为了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当今国民的的学习能力、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目的。这次课程改革是在前七次课改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针对我国国情而展开的,力度之大、决心之坚是前所未有的。作为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一名实验教师,有幸参加了这次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课改实验,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思考,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我认为课程改革带给广大教师最大的改变是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学行为的可喜变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其中,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老
2、师,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灵性,也使教师们学会了思考,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言行,从细节处研究,从小处提高。但是课程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必然要有一个过程,有它的复杂性,这是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因为课程改革是一个宏大的工程,我只能结合当前的语文学科教学,谈一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思考。一、教学目标只制定不落实6目标是做好一件事的努力方向,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它是我们要落实的具体的教学任务。一节课有课时教学目标,一个单元有单元教学目标,一个学期有学科教学目标。就一节好课来看,教师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并始终明了这一目标,对于整个教学的统率作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
3、关键因素。而就现实许多课堂教学来说,许多教师把相当大的精力都放在了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只是被孤零零地放在教案最显眼的位置,他们不是教师自己设定的,是教参中写道的,是教案书中列出的。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应获取哪些知识,习得什么技能,掌握哪些方法,受到什么样的的情感熏陶,形成什么样的认识,也就是新课标提到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心中不明,同时这些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和教学过程结合在一起,为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导致了所进行的教学行为盲目、低效。这些立体的教学目标要围绕一个点进行,也就是“学生的自语、自悟、自得、自学”。在教学目标中要将双基放在一个
4、很重要的位置。像“淡化双基,强化人文”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也应让学生清楚并认同,师生认同,指向明确。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学生在底线上要掌握的必须要掌握,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需求,要考虑到学困生的学习目标;不能因为几个思维活跃,表现突出的学生而丢掉了一大片。二、教学环节过于齐备6在很多教师的潜意识中,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环节齐备,即便是学校在检查教案时也将其作为衡量优劣的重要指标。教学中环节要齐备,而且处理好各个教学环节间的过渡、衔接,既要有引人入胜和导入,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而且环
5、节之间的过渡语、小结语要恰到好处,连贯自如,承接自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在课前的预设中对各个教学环节精雕细刻,慎之又慎,生怕有丝毫疏漏。面对学生时,心里装的是教案,心里想的是教学环节和过渡小结,唯独没有的就是学生。上课只是走教案,不顾及学生的感受。记忆力好的教师,还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记忆力差的甚至会出现走不下教案照本宣科、亦步亦趋的地步。其实,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备课不等于备教案。备学生目前的知识状态,备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备学法,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备教法,备教学流程,备大框架、大环节,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的突破点、着力点。备教材要感动自己,
6、用自己的感动去感动学生。对于教学流程中的许多具体语言,要靠教师日常的语言积淀,不是靠死记硬背硬性地讲给学生听。试想,如果教师上课都要背教案,预设好的每一句话,必将无暇顾及学生内心的感受,只能牵着学生的鼻子做牵引式、生拉硬扯的教学,回到填鸭式教学的老路上来啦。三、教学过程中缺乏训练新课标明确强调:“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数学课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例题的探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经过大量地举一反三的训练,掌握解题思路,训练解题方法,以便更好的灵活运用。和数学相比,当前的语文教学缺乏语文训练,缺乏适度的语文课堂练习。当然这与学科特点不无关系,但任何技能的习
7、得,离开有机的训练都必将成为空中楼阁,子虚乌有,通过训练巩固学习所得,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实际本领,这是被学习的特有规律所决定的。所以该让学生读的就要读,该背的就要背,该写得就要写,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处理“训练”6的方式和艺术。备课时,要找准训练点,比如朗读训练点、背诵训练点、句式训练点、标点训练点等等,教学时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习方法,根据正确的方法围绕一点进行训练,力争一课一得。就训练而言,大体存在着三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没有训练意识,学生没有训练经历与感受的“无训练”;一种是教师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