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68092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3
《关于平利县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平利县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调查与思考平利县委农工部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重大决策,是为从根本上消除自然灾害对山区群众生命财产威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平利县高度重视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抢抓机遇于2011年7月及时启动实施,通过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强化保障和严格督察考核,全县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实现快速推进。一、基本情况平利县位于大巴山北麓,陕、鄂、渝交界处,总面积2627平方公里,辖11镇194村8.5万户,总人口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3万人,耕地面积38.7万亩;自然条
2、件差、贫困人口多、经济底子薄是平利的基本县情。2011年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启动后,平利县立即组织对全县移民搬迁户进行详细调查摸底,统计出共有1.52万户6.1万人居住在高山及自然灾害易发区需搬迁安置,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山区实际情况和城乡统筹要求,平利按照“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鼓励进城入镇”的原则,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6万人的搬迁任务,彻底改善山区农村人居条件。在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下,2011年全县共搬迁农户3010户10042人,建设安置点71个(其中百户以上安置小区20个),集中安置农户2300户7122人,
3、集中安置率达到76%。完成规模安置小区道路硬化10.8公里、铺设排污管网14.6公里,水电网讯等设施基本配套到位。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大力实施,使部分高山及自然灾害易发区群众率先迁到了县城、集镇、公路沿线和新型农村社区等安全避险、设施齐全的区域定居,让其享受到了“出门行路便利、子女上学便利、有病求医便利、获取信息便利、寻找就业门路便利和遭遇自然灾害生命财产安全有保障”的“五便利、一保障”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有效改善了生存环境,促进了农民增收,缩小了城乡差距。二、主要做法1、坚持科学规划,推进统筹发展。平利县把科学选址规
4、划作为移民搬迁的头等大事来抓,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7.18”洪灾灾民安置工程,形成了“一城十镇百村三十个社区”的移民搬迁规划思路,统筹推进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小城镇发展。所规划建设的安置小区均分布于交通便利、地质安全、人口集中、利于发展的川道区域,且在动工建设前都经资质设计单位实地勘察设计,将安置小区内道路、水电、排污、堤防、广场、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一次性规划到位。在建设过程中,各镇能够坚持按照规划稳步推进民居和配套设施建设,坚持严把质量关口和整体效果,着力建成了一批功能配套、舒适宜居、示范性强的新型农村社区,为
5、实现农村人口聚集,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严格操作流程,灵活安置方式。在确定搬迁对象过程中,平利严格按照“户申请、村公示、镇审查、县审批”的程序确定对象,做到公正、公开、透明落实搬迁政策;县、镇都成立有移民搬迁办公室,组织协调国土、林业、电力、财政、信用社等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方便了搬迁户办理各类手续。在确定搬迁安置方式上,坚持充分尊重搬迁户意愿,鼓励搬迁户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收入来源自主选择进城、入镇或迁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购)房置业,并分别制定出台了优惠政策。各镇根据各自实际,采取“梯次搬迁”措施,即在
6、符合搬迁政策条件下,属于富裕户的,鼓励其进城入镇定居;属于中等户的,帮扶其到农村社区建房置业;属于困难户的,由村委会牵头为其在安置区范围内购买砖木结构二手房或是新建50㎡左右的安置房实行分散安置,有效扩大了政策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在一揽子政策激励下,2011年全县向县城转移人口415户1286人,向集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聚集人口1885户5836人,城镇化率达到35%。3、完善基础设施,共享公共服务。各镇实行“领导抓点、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加快民居及配套设施建设,有效保证了进度和质量。搬迁户自主建设的民居,大部分为两层砖混
7、结构徽派建筑,建筑面积为130㎡左右,且布局合理、整齐划一,形成独具特色的徽派民居群。政府建设的统规统建楼,住房面积平均为90㎡。各镇积极主动地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难题,采取向上级争取、施工单位垫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融资方式,千方百计融资建设排污管网、社区街道、服务中心、健身广场、防洪堤、便民桥、垃圾台、路灯等设施,使搬迁户群众入住新居即能享受到城乡一体的公共设施服务。4、促进农民增收,强化生活保障。从当前看,平利2011年移民搬迁农民建房拉动投资达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5200余万元,
8、提供就业岗位达5000余个,部分农民工实现了就近就业。从长远看,全县20个安置小区均毗邻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搬迁户劳动力可就地转移成为产业工人,为后期稳定增收和幸福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的不断聚集,催生出了一批零售、餐饮等三产服务业,加快了农村商贸流通。为使搬迁户尽快融入迁入地生产生活,迁入地村“两委”在低保、社保、合疗、落户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