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管理与研究

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管理与研究

ID:11720993

大小: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3

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管理与研究_第1页
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管理与研究_第2页
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管理与研究_第3页
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管理与研究_第4页
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管理与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管理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区级课题编号04-B-19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反思和管理的实践研究萧山八中周国琴杜伯良徐卫庆摘要本课题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对教师教学反思的实践和管理进行研究和探索,对教学反思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研究,构建学校教学反思管理平台,实现管理职能的重大转变进行研究,目的是改进现行教学反思的不足,能够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使教师教学反思活动丰富多彩且更有成效,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以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最大发展。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师教学反思管理能力提高反思,顾名思义,就是反过来思考,它包含着“对自己经历的回顾、对已有认识发出质疑、用新的视角进行

2、再思考”三层递进意思,可以说,它是一种自我对照、自我扬弃、自我确认和自我追求。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一种不断的对自我以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估、反馈、调控和调节的能力,培养、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确保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思活动的主体是教师,组织检查教学反思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主体活动和管理两个方面看,现行的反思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教师自我教学反思中存在的不足1、可有可无随着新课程标准越来越走近教学,教学反思也越来越被学校和教师重视。但是,由于许多教师一直来对教学反思实践的合理性

3、尚缺乏实质性的认识和全面把握,以致有人在教学反思时,把它看成负担,操作上随意性很大,时写时停,可有可无。我们以本校教师撰写的“教后录”为例,根据2004年四次备课本教学检查统计,教师撰写教后录的数量不到教案总数的40%;其他形式的教学反思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2、浅尝辄止零碎、短小是日常教学反思的一个特点,但零碎和短小不等同肤浅。教学反思的问题是众多的,就技术层面而言,缺少教学的既定目标和有效实现;就实践层面而言,缺少反思的对象,包括假说、倾向、价值观和由行为组成的结果等等。很多教师很少学习有关反思理论,反思过程缺少理论指导,因而教学

4、反思内容单一,缺少质量,无系统性,最终教学反思活动对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帮助力度很是有限。3、知行失调12反思作为一种再认识,它的实质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多反思是好事;反思的程度是以解决问题为标准的。选择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反思,体现了价值,但只发现问题而不予解决,是违反行动研究的本质的。“知”是第一步,“知”后“行”更为重要。“知”而不“行”,反思何用!(二)学校对教学反思管理上存在的不足1、扣分等同管理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检查大多停留在数量管理上,即在检查教案或其他教学检查时把“教学反思”点数一遍。反思数量不足,即予扣

5、分。这种检查忽视了反思的内质,致使部分教师出现应付检查的信手写就,甚至补写“教后录”敷衍了事。这种侧重“量”化考核,浪费时间和精力,有形式主义之嫌。2、教后等同教学教后录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现象的反思、研究和小结。教师课后,或多或少有点得失、感想和体会,如果把这些及时地写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不断地改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有人把“教后录”与教学反思简单地划上等号,把检查教后录等同于检查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单一化”,教学检查工作“简单化”。3、书面等同交流反思教学过程

6、中的各种现象和行为,将一些零散的做法整理为系统的经验,这个过程包括个体反思、交流探讨和深化研究等环节。光有书面文字,没有集体交流,是不完整的反思。与别人交流,请别人就自己的做法和体会发表意见,从交流中反思教学的得失,这也是一种高效的反思活动。与自己交流,或者借助现代技术,通过观看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录像,对比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在观看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想法容易发现问题。但是现实情况常常是重书面,少交流,或者把书面等同于交流,使教师的反思教学活动呈现低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养成的反思的职

7、业习惯,侧重于促进自己的职业成长;在新课程理念下这个习惯将需要转变,即从关注自身成长逐步转向关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我们在承继教学反思习惯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核心问题的反思力度的实践和管理。一、教学反思的实践与研究(一)教学反思的研究1、对教学理论的反思研究具体指在新课程背景下重新认识研究教学因素及其关系。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关系是教师准备教材,教师教授学生,学生学习教材:这就是传统的“教学论三角形”12。李秉德《教学论》在三要素之外,增加了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反馈四个要素,

8、这便是“教学七因素说”;七因素的关系是互相影响而又错综复杂的。在新课程新思维的背景下,反思这些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产生了许多新的思考。2、对教学策略的反思研究在处理课堂教学大量的动态信息时,新课程要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行为须注重指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