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动脉修改确认稿 word 文档

肱动脉修改确认稿 word 文档

ID:11720419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3

肱动脉修改确认稿 word 文档_第1页
肱动脉修改确认稿 word 文档_第2页
肱动脉修改确认稿 word 文档_第3页
资源描述:

《肱动脉修改确认稿 word 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肱动脉入路行下肢动脉造影60例临床分析张永红,李晓利,张旭升(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介入科,河南巩义451200)【摘要】目的:总结经肱动脉入路经皮穿刺行下肢动脉造影的临床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局麻下经皮穿刺肱动脉成功后行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造影术。结果:60例患者经肱动脉穿刺及插管技术成功率100%。其中左侧肱动脉入路42例,右侧18例。有4例出现穿刺处皮下血肿,2例出现神经轻度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0%(6/60),未出现手部缺血坏死、神经功能障碍及异位动脉栓塞等严重并

2、发症。结论:经肱动脉行下肢动脉造影操作安全可行,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对大多数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可作为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肱动脉;下肢动脉造影;穿刺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迅猛发展,血管腔内介入诊疗已成为下肢动脉疾病的常规诊疗技术。下肢血管造影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最直接、可靠的方法,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1]。既往股动脉是常用的穿刺入路,但在部分情况下如:双侧髂股动脉迂曲、狭窄甚至闭塞,穿刺部位感染等,经股动脉入路操作难度大、风险高,并且术后下肢制动及卧床时间长,给患者生活及护理带来不便。故如何选择更为

3、安全简便的介入入路对临床医生开展下肢动脉疾患介入诊疗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经肱动脉入路行下肢动脉造影术,共完成60例,均获得成功,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4月-2012年4月因下肢动脉疾病行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造影的患者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32-89岁,平均69.5岁。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12例、下肢动脉损伤2例。仪器和设备:美国GELCE+血管造影机、MARKV型高压注射器,日本Terumo公司5F普

4、通血管穿刺套装(包括18G套管穿刺针、0.035英寸短泥鳅导丝及10cm血管鞘)、5F猪尾巴导管及180cm泥鳅导丝。造影剂使用碘海醇注射液(350mgI/ml)。1.2方法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患者取平卧位,上肢平伸外展并轻度外旋,掌心向上放置于臂托上,与导管床成40~60°角。选择肘窝皮肤皱褶横纹上1~2cm肱动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2ml局麻下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肱动脉(左侧42例、右侧18例),见到针尾回血后,将穿刺针外套管向动脉腔内推进少许,拔出内芯后送入短导丝及5F动脉鞘。经

5、鞘管注入肝素钠2000IU后,在泥鳅导丝引导配合下将猪尾巴导管分别送至腹主动脉中、下段行DSA采集,了解肾动脉、腹主动脉及髂股动脉情况;再将导管分别置于双侧髂外动脉内,采用电影记录模式行下肢动脉造影。术毕拔除血管鞘,穿刺处压迫止血5-10分钟后用纱布块及普通绷带行“8”字法加压包扎,绷带交叉点位于穿刺点正上方。术后穿刺侧上肢制动6小时,避免肘关节屈曲,并观察上肢末梢血运情况、感觉有无障碍及穿刺点有无渗血等,24小时后拆除纱布及绷带。2结果60例患者经肱动脉穿刺插管行下肢动脉造影术均获的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其中左侧肱动脉入路42

6、例,18例因左侧肱动脉搏动不明显而选择右侧肱动脉。有4例出现穿刺处皮下血肿,其中一例术后出现前臂皮下广泛淤血,经局部热敷后自行吸收;2例术中及术后一天出现前臂及手指麻木、无力症状,经小剂量激素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全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10%(6/60),未出现手部缺血坏死、神经功能障碍及异位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3讨论3.1肱动脉局部解剖及介入操作要点肱动脉走行在肱骨的前内面,上臂中部稍下方,位置表浅,前方只有筋膜与皮肤,正中神经在其内侧,桡神经在其后方,尺神经在其稍远的后内侧。虽然肱动脉管径仅为股动脉的一半左右,而且不易

7、固定,但在肱动脉使用5-6F动脉鞘及导管进行介入诊疗不会受到血管内径粗细的影响,也不会影响远端肢体的血供[2]。肱动脉入路的主要并发症为穿刺处皮下血肿形成,正中神经损伤,动脉血栓形成闭塞,假性动脉瘤等[3]。穿刺肱动脉时常规选择左侧入路,以肘窝皮肤横纹上1-2cm处穿刺进血管点,此处动脉浅表,深部有肱骨,术后压迫止血容易,同时可以避免对正中神经的损伤。局麻药用量一般不超过2ml,以免局部水肿影响穿刺。本组病例选用18G套管穿刺针,待针尖触及动脉搏动后进针,尽量仅穿透肱动脉前壁,待针尾喷血后推进外套管后短导丝进入,以确保在血管真腔内,

8、避免进入血管周围间隙,导致操作失败或皮下血肿发生。肱动脉穿刺要避免盲目反复穿刺或多次经同一肱动脉反复行诊疗操作。本组病例一次穿刺成功率78.3%(47/60),另13例经2-3次穿刺或改为对侧肱动脉穿刺后成功。其中50例(占8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