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08762
大小:100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3
《深化新时期下厂务公开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深化新时期下厂务公开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厂务公开是企业民主管理新的形式和途径,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即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重大决策、党风廉政建设、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向职工群众公开,让职工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积极发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从而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深化厂务公开工作,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具体体现,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部关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实施厂务公开是实现企业与职工“双赢”的客观要求实施厂务公开制度,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
2、强国有企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大胆实践和有益探索。《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搞好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实践证明,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刻,实行厂务公开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承担着优胜劣汰的竞争风险。实行厂务公开制度,让职工群众为企业的生存发展着想,献计献策,也使企业领导科学决策有了比较、筛选、完善的可能和
3、决策依据。同时,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完成,必须要靠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努力来实现。在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便会产生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我们每一名职工不仅有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同时也有对社会地位、精神生活的追求。实施厂务公开制度,有利于职工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能有效地激发和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自觉调整和规范自身行为,为企业发展分担压力,形成合力。实施厂务公开制度,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干部的廉政勤政情况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并通过职工对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工作,能有效地强化企
4、业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民主监督,推进企业的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这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二、实施厂务公开必须形成科学规范的工作格局实施厂务公开制度其本身不是工作目的,只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厂务公开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正确协调和调动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规范运作,形成科学的工作格局。1、明确责任,健全机制。企业领导在企业民主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厂务公开能否搞好,领导是关键,工作格局是保障。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同志曾经
5、指出:“10实行厂务公开,首要的问题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想不想公开,愿不愿公开,敢不敢公开。要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是这些领导同志要对厂务公开有正确的认识。”因此,推行厂务公开,党委、行政、纪委、工会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位,通力合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行政领导具体负责,纪委、工会监督协调,业务部门具体承办,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工作机制。要明确“党委是第一责任人,行政是第一执行人,纪检、组织、工会是第一监督实施人,职工是第一评价人”的科学工作格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好本单位的厂务公开实施细则,作出厂务公开的流程图,明确公开内容
6、、公开形式、公开程序、公开周期、公开时间,并作出具体分工、落实责任,使厂务公开工作做到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检查监督到位。2、求真务实,突出重点。厂务公开工作的核心是公开,关键是真实,实质是监督,目的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因此,公开的内容决定着公开的质量,公开内容的涵盖面和细化程度在整个公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选择公开内容时,应注重坚持四项制度:一是坚持企业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决策向职代会报告的制度;二是坚持干部选拔任用上的竞聘及公示制;三是坚持工程和大宗物资采购的公开招投标制度;四是坚持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公开办理的制度。同时应根
7、据四项制度提出具体公开的内容,并将其细化。3、程序规范,易于操作。10厂务公开的程序要讲求科学、合理、规范,易于操作。公开的事项一般须经“提出、审查、公开、议政、整改、反馈”等步骤,重大问题可以在公开前运用预审等形式,加强事先商议。一般性的事项可以精简某些环节,缩短运转周期。但法定应由职代会审议通过的事项,不能简化程序和更改公开形式。实施厂务公开,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要把企业经营者的智慧和职工群众的智慧统一、结合起来,在实施厂务公开制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信息公开→信息收集→信息分类、分析→信息处理”循环推进的轨迹。厂务
8、公开以后,收集职工群众对公开内容的反映、评估、意见、质疑,然后分类管理,采取定量定性的分析,作出有关整改的决定和措施。这样,才能使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有机地统一起来。只重视公开,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