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674282
大小:57.66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13
《中医内科学核心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内科学核心笔记第一单元 肺系疾病一、感冒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 因:a、六淫之邪;b、时行疫毒 治 则:解表达邪,忌用补敛之品 诊断要点: 1、临证以卫表及咽喉症状为主,可见:鼻塞、流涕、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 2、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较普通感冒重。 3以冬春季节多见。 分证论治: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2、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玉屏风散(表虚自汗)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医学心语论病理。 《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病 因:a、外感六淫;2、内邪干肺; 病 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诊断要点: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 辨证要点:a、外感内伤;b、证候虚实。 治疗原则:应分清邪正虚实。 分证论治: 1、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
3、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温燥)、杏苏散(凉燥); 2、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 汤加减; (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 元朱丹溪首创病名;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 因:a、外邪侵袭;b、饮食不当;c、体虚病后; 病 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 体虚劳倦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失宣降功
4、 能失常。 辨证要点:邪实正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分证论治: 1. 发作期 1)冷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 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 哮 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6)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2.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四、喘证 病名、症状表现、病因病机最早见于《内经
5、》 病 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 机:发病主要在肺肾,涉及肝脾。 诊断要点: a、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 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b、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没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辨证要点:a、首当分清虚实;b、实喘当辩外感内伤。 治疗原则:分清虚实邪正。 分证论治: 1.实喘 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若汗出而喘不平,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寒饮内伏,复感外寒引发者用小青龙汤 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6、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 蚧粉 五、肺痈 《金匮要略》首提病名; 《备急千金要方》之苇茎汤清热排脓; 病 因:a、感受风热;b、痰热素盛。 病 机:病位在肾。总属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 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 腐化脓,费损络伤,脓样溃破外泄。 辨证要点: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
7、胸痛、咯吐黏浊 痰、经旬日左右,咳吐大量腥臭浓痰,或脓血相间,身热骤降,证情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如脓毒不净,持续咳嗽,咳吐脓血臭痰,低烧,消瘦,则为 转成慢性。 辨证要点:总属实热之证。 a、初起及成痈期为热毒郁结在肺之体,邪盛证实; b、溃脓期,大量腥臭脓痰排除后,因痰热久蕴,肺之气阴 耗伤,表现为虚实夹杂之侯; c、恢复期,则以阴伤气耗为主,兼有余毒不净。 治疗原则:以祛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