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ID:11611080

大小:494.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13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_第1页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_第2页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_第3页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_第4页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个性第五节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儿童的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都是在社会化中实现的。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儿童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一)自我认识的发展(二)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上。1、自我评价约从2—3岁开始出现2、发展趋势(1)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开始有独立的评价(2)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内在品质评价(3)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具体的评价(4)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初步客观性评价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三)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1、幼儿自我体验发展水平不断深化:3岁儿童的自我情绪体验不明显4岁是关键期5—6岁已经出现明显的自我情绪体

2、验2、从生理自我体验到社会性自我体验(自尊、羞愧等)3、幼儿自我体验的受暗示性(四)自我调节和控制的发展1、表现在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动及自身的独立性2、幼儿的自控能力总体较差。4、5岁是发展的关键期5、6岁的幼儿都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一)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分为三个阶段1、前道德判断阶段2、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正处于第二个阶段二、道德认知的发展(二)中国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中国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支持了皮亚杰等人的理论。不过,中国儿童从不成熟判断转入成熟判断的年龄,普遍早于皮亚杰等人提出的转折年龄。(一)

3、侵犯行为1、侵犯行为理论——精神分析:死本能——生态学理论:人有基本的侵犯本能——新行为主义:侵犯行为是挫折的结果——社会学习理论:直接强化或观察学习习得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认知在侵犯行为中的作用三、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2、侵犯行为的发展古德依娜芙(Goodenogh,1931,1975)的研究:(1)儿童在2岁左右产生物主意识,开始表现出争抢玩具等行为。(2)3岁时攻击性行为继续发展,到4岁达到高峰。哈特普(Hartup,1974)的研究:(3)5岁以后开始下降3、侵犯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Maccoby&Jacklin,1974,1980Tieger,1980

4、)男孩不仅比女孩有更多的身体侵犯,还有更多的言语侵犯。生物学观点认为,至少有4种原因可以解释生物因素在侵犯行为的两性差异上的作用:①几乎所有社会男性都比女性富有侵犯性②性别差异出现早(约2岁),很难归于社会学习或育儿经验③在与人类相近的物种中也存在这种性差④有证据表明雄性激素与侵犯行为相关4、影响侵犯行为的社会因素儿童的侵犯行为倾向部分取决于他所生活的文化或亚文化的鼓励和宽容。放任型的父母家庭的情绪氛围大众传播媒介的暴力内容帕德森的研究:充满矛盾与冲突家庭的儿童帕德森(1981,1982)观察了高侵犯性儿童亲子间的交往,然后与正常儿童比较。他发现高侵犯儿童成长于非常不正常

5、的家庭。家庭成员间经常互相冲突,他称之为“高压统治家庭”——这是一块孕育侵犯行为的土壤。常用的控制方法有:①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奖赏和关注②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③移情训练④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等5、侵犯行为的控制(二)亲社会行为又称“向社会行为”、“利地行为”1、亲社会行为理论(1)弗洛伊德认为,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认同起着重要作用。(2)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往往重复得到强化的行为,而避免重复付出代价和受到惩罚的行为。(3)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随着儿童智力的发展,他们获得了重要的认知技能,这将影响他们对亲社会问题的推理和行为的动机。2、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在幼儿

6、期逐渐增加,6—12岁增长显著。实验:分享实验在一个分享实验中,4—6岁儿童33%6—7岁69%7—9岁81%9—12岁96%选择了亲社会行为,即表现出分享意识或行为。用美国儿童做被试,结果类似。3、亲社会行为的训练(培养)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常用的手段:(1)对儿童进行角色扮演训练(2)行为强化训练和自我概念训练(3)榜样示范四、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1、性别认同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2、性别角色标准社会成员公认的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反映了文化或亚文化对不同性别或成员行为适当性的期望。3、

7、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4、性别角色偏爱指对与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一)一般概念(二)性别化的发展1、性别认同的发展2、性别角色标准的获得3、性别化行为的发展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面向一:人格特质的分类l、男性进取、独立、坚定、自信、竞争、勇敢、富好奇心、无情、果断、充满野心等。2、女性被动、胆小、多话、富感情、温和、善解人意、需安全感、情绪化、优柔寡断、安于现状等。面向二:从事工作的分类1、男性医生、工程师、政治家、经理、军人、行政首长、律师、警察、消防员、航天员、棒球明星2、女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