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井镇十二五发展规划

余井镇十二五发展规划

ID:11602003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2

余井镇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余井镇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余井镇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余井镇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余井镇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余井镇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余井镇“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十二五”时期,是我镇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当前,我镇经济总量偏小,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依然很多,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加速崛起。我们要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在百舸争流中把握主动,在扬长避短中抢抓先机,在超越自我中寻求突破,以更超前的思维、更积极的姿态、更有效的举措,全力推进余井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1、未来五年发展思路

2、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着力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稳镇、产业兴镇”7三大战略,不断提高综合镇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着力实施民生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加快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步伐,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

3、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余井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群众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城镇。2、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到2015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22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57%;一般财政收入实现翻两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家,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比“十一五”末增加6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力争进入省扩权强镇试点镇,积极打造成为皖西南服装加工基地、竹木藤艺加工基地、旅游度假乡镇,提升中医药服务功能,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各项事业全面发展。3、未来五年发展举措——积极打造现

4、代农业板块7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惠及三农政策,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守耕地红线,鼓励土地依法流转,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农民多元增收的长效机制。树立大农业发展意识,继续做强六大农业产业板块,抓好粮、油、棉、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新优品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继续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做好文章,发挥皖峰蜂业、安徽冠生园、御润科技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挥农业品牌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走“公司+基地+农户”之路

5、,做大做强皖荼系列、科兴菌业、余井瓜蒌、万丰蚕桑、松岭柴阁油茶、天圣蛋鸡养殖以及适合余井发展其他特色农业板块。——发展民营经济。坚持树立“工业强镇”理念,实施“工业强镇”战略。进一提高工业发展的能力,优化环境,增强服务工业发展的合力,进一步落实政策,激发推动工业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技改升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最大限度的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坚持把聚集区作为工业强镇的主战场,强力推动聚集区工业发展。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增强外源动力,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6、。着力引进一批财税贡献率高、经济辐射力强、就业带动面广的大项目。积极落实签约项目的落地、建成和投产。继续实施“凤还巢”7工程,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大力培育一些发展好的民营企业为规模以上企业。突出服装加工、竹木藤艺加工两个主导产业定位,带动其它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工业强镇的产业支撑,选择中焘服饰、青楼丝厂、天龙竹木、皖峰蜂业和冠生园食品等一批主业突出、成长性好的企业,科学制定企业销售收入、税收翻番计划,引导企业进行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积极提供政府咨询、创业辅导、投资指导、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多层次、全

7、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引导一批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大力培育民营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逐步建设”7的方针,以优化布局、提升功能、体现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集镇总体规划,严格规划实施,构建综合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集镇。继续坚持以余井、岭头、糖岭三个集镇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提升小城镇产业、人口承载能力为目标,结合聚集区建设,全面加快建制镇建设步伐。改善交通环境,进一步完善集镇的整治和绿化亮化工

8、程,完善竹木交易大市场、余井商贸大市场和余井客运车辆公用停车场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村庄整治,着力推进中心村镇建设,大力引导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产业向聚集区集中。进一步加强集镇土地市场的管理,完善土地储备开发。加大环境整治和建设力度,清除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等违章行为。建设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场,改善集镇“脏、乱、差”状况。到2015年,基本实现乡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推进工业聚集区建设。不断完善工业聚集区扩模新规划。加快基础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