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政治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青桐鸣高三毕业班大联考政治试卷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下列对改革开放进程认识正确的有()①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②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③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④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①说法错误。②: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②符合题意。③: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③符合题意。④: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2023年4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理化研究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旨在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化研究阐释,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假如某记者要写一篇新闻报道,下列观点合理的有()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②“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了“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和“四个全面”总体布局③“十三个方面成就”以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④“十个明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十三个方面成就"以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③正确。②:“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②错误。④:“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④错误。故选B项。3.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宝武聚焦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形成全新的“三强三优一大”任务库,即“科技创新作用强、产业控制作用强、安全支撑作用强、经营质量优、布局结构优、品牌形象优、细分市场份额大”,不断推进企业经营改革。这启示我们,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①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②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③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推进依法治企④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③:材料没有体现要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没有体现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①③不符合题意。②④:宝武聚焦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形成全新的“三强三优一大”任务库,即“科技创新作用强、产业控制作用强、安全支撑作用强、经营质量优、布局结构优、品牌形象优、细分市场份额大”。这启示我们,国有企业应该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动力,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4.
2023年10月,M省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加快研究谋一批政策举措,开展未来一个时期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重大课题研究。为此,民营经济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持续拓展发展空间,取消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门槛②推进民营企业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等功能③大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④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承担重大科技项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可降低民间投资巿场准入门槛,不是取消,①错误。②:国有经济应该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等功能,②错误。③④:大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是正确选择,③④正确。故选D项。5.2023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接连发力,推动实体经济回升向好。我国持续推行减税降费政策,增发国债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下列对经济政策传导作用认识正确的有()①持续推行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经济负担→提高实体经济盈利空间②增发国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拉动实体经济生产发展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数量减少→扩大实体经济现金流④降低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推实体经济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持续推行减税降费有利于降低企业经济负担,提高实体经济盈利空间;降低贷款利率,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推实体经济发展,①④正确。②:增发国债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没有直接联系﹐排除②。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会导致企业存款数量减少,排除③。故选B项。6.某地民政局打造“两库一中心”,即救助政策查询库、救助数据信息库、救助预警中心,实现人与政策的全覆盖“入库”以及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精准救助。当地探索建立民政服务对象的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主动发现、主动救助“沉默的极少数困难群众”。此举()
①进一步提高当地社会救助的补助标准②有助于提高我国社会保险保障精准度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④有助于当地实现基础民生保障的“应保尽保”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此举并没有提高社会救助的标准,①错误。②:题干材料属于社会救助,不是社会保险,排除②。③④:此举可以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有助于当地实现基础民生保障的“应保尽保”,③④正确。故选D项。7.近年来,我国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积极为残疾人发声,提出了关于方便盲人和低视力群体阅读教科书的建议。针对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专门作出规定,鼓励出版单位编写、出版盲文版、低视力版教学用书。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人员积极履行法定职责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承办代表建议的行政部门高度负责③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④规范、高效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有助于维护人民利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不是工作人员,①说法错误。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不是行政部门,②说法错误。③:我国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积极为残疾人发声,提出了关于方便盲人和低视力群体阅读教科书的建议。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③符合题意。④:针对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专门作出规定,鼓励出版单位编写、出版盲文版、低视力版教学用书。体现了规范、高效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有助于维护人民利益,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8.
2023年11月10日,国务院发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强调了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符合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②使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③使得各民族共同繁荣成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④保障了各族人民充分享有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保障了各族人民充分享有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①④正确。②“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民族关系,不是民族政策﹐排除②。③: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③错误。故选B项。9.2023年11月2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领导表示,司法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形成了责任督察推进机制来“压实责任”。可见()①党的领导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保证②推进法治政府要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③公民至上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价值取向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是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司法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体现了党的领导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保证,①符合题意。②:“形成了责任督察推进机制来‘压实责任’”体现了推进法治政府,要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②符合题意。③:人民至上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价值取向,③说法错误。④:材料没有涉及政务公开,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0.2023年以来,河北省迁安市启动“全民守法全民普法”专项行动,坚持“进村、入户、到人”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每月一主题的“送法进基层、普法入民心”系列活动,打造田间地头的“流动式”普法阵地,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具人气。推进全民守法普法专项行动()①意在弘扬中华优秀法治文化②有助于建设面向农村的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③有利于提升当地人民的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④有利于增强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推进全民守法普法专项行动的目的不是弘扬中华优秀法治文化,①不符合题意。②:该行动有利于普法宣传,与建设法律服务体系无关,②排除。③④:推进全民守法普法专项行动,“送法进基层、普法入民心”,有利于提升当地人民的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有利于增强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2023年11月,我国首次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倡导并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坚持“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这一倡议()①符合客观规律,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②反映了整个世界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③是指导国际科技合作的正确认识和科学价值观④推进了国际科技合作水平实现质的飞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这一倡议属于认识,①错误。②③:这一倡议反映了整个世界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是指导国际科技合作的正确认识和科学价值观,②③正确。④:这一倡议尚未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排除④。故选C项。12.
2023年10月1日上午9时15分,我国18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开极高海拔自动气象站架设、峰顶冰雪测厚、冰芯钻取及雪冰样品采集等多项科考任务。这是我国科考队首次登顶珠峰以外的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实践是认识来源,此举可以获得高峰科考新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此举可以提供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此举可以获得更多正确认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此举获得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指导实践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此举可以获得高峰科考新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此举获得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指导实践,①④正确。②:此举不能提供完备的认识工具,排除②。③:获得认识的途径有多种,不能说实践是唯一途径,排除③。故选B项。13.2023年11月,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4届执行理事会公布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我国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此举()①表明中华水利文化对世界农业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②进一步推进了中华水利文化的创新性发展③有利于保护文化载体,传承中华水利文化④有利于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题干材料没有表明中华水利文化对世界农业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排除①。②: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进一步推进了中华水利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排除②。③④: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4届执行理事会公布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我国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此举有利于保护文化载体,传承中华水利文化,有利于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4.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州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道“人工天河”,创造了人类史上的一道奇迹,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时代内涵的红旗渠精神。新时代,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放光芒。红旗渠精神()①是植根于中国革命实践的红色文化②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不断丰富和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④是中华各民族创造的共同精神火炬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④: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州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道“人工天河”,铸就了红旗渠精神。可见红旗渠精神不是革命年代产生的,也不是中华各民族创造的,①④排除。②③:“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5.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不同,但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更是谁都无法承受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有()①中国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美国是联邦制②中国的民主是全民民主,美国民主是资产阶级民主③美国政府首脑要对总统负责,中国政府首脑对人大负责④中美双方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中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不同,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美国是联邦制,①符合题意。②:民主具有阶级性,世界上不存在全民的民主。中国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②说法错误。③:美国政府首脑是总统,③说法错误。④:“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更是谁都无法承受的”,可见中美双方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6.
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是因为,国家主权()①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②具有对内的独立自主性③是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的最显著特征④具有不可侵犯、不可分割和不可让与的性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具有不可侵犯、不可分割和不可让与的性质,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①④正确。②:国家主权具有对外独立自主性,对内表现为至高无上性,②错误。③:国际组织不具有主权,排除③。故选B项。17.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当代世界多极化表现在()①当今世界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不复存在②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推动多极化进一步发展中国甲③发展中国家实现同盟联合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必然选择④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成为多极化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并不是不复存在,排除①。②④: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推动多极化进一步发展,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成为多极化国际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②④正确。③:发展中国家实现同盟联合的观点错误,排除③。故选C项。18.2023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相较于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我们提倡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②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合作超越竞争③需要世界各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④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为,相较于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我们提倡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和谐共生。由此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①④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是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此选项是做法,②不符合题意。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世界各国,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9.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少数国家鼓吹保护主义,妄图将自身的发展建立在损害牺牲别国发展权利的基础上,这不是经济全球化应有之义。经济全球化()①符合经济规律和世界各国各阶层的利益诉求②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③是世界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的根源④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是大势所趋,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经济全球化之外。但经济全球化不一定符合世界各国各阶层的利益诉求,①排除。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②符合题意。③: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但经济全球化不是世界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的根源,③排除。
④:经济全球化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0.2023年11月20日至29日,中国国防部举办第5届上海合作组织防务安全论坛,邀请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的防务官员以及专家学者出席,围绕“三大全球倡议与地区防务安全合作”主题,开展专家讲座、研讨交流、参观访问等活动。此次论坛()①意在促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的扩容②是全球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③旨在增进参会各国军队之间的了解与互信④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贡献积极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此次论坛并不是目的在促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的扩容﹐排除①。②:联合国是全球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②错误。③④:此次论坛旨在增进参会各国军队之间的了解与互信,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贡献积极力量,③④正确。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M校“中国与亚太区域合作”研究小组四位同学在探究学习中分别搜集到以下资料:甲同学:自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中国平均关税已从39.5%下降到2021年底的7.4%左右。乙同学:2022年,中国与亚太地区贸易额达3.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占中国外贸总额的36.8%。丙同学:根据《2023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2023年上半年亚太地区经济的复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中国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4.2%。丁同学:与亚太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印尼雅万高铁开通,中老铁路货运站全部启用,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通车……中国助力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材料二
2023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强调,我们应该秉持亚太合作初心,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具体来讲,要更加积极地推动科技交流合作,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要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支持并加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厚植亚太增长的绿色底色;要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共同解决全球发展赤字,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让各国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努力,推动亚太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共同打造亚太下一个“黄金三十年”。(1)依据材料一,概括该研究小组搜集的资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我国应该如何助力打造亚太下一个“黄金三十年”。【答案】21.①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我国的关税不断下降,说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②中国与亚太地区贸易额同比增长,占中国外贸总额比重较大,说明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和便利化政策。③亚太地区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说明我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④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助力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说明我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共同繁荣。22.①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③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国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中国与亚太区域合作考点考查:新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甲同学:自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中国平均关税已从39.5%下降到2021年底的7.4%左右→可联系教材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我国的关税不断下降,说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关键词②:乙同学:2022年,中国与亚太地区贸易额达3.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占中国外贸总额的36.8%→可联系教材中国与亚太地区贸易额同比增长,占中国外贸总额比重较大,说明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和便利化政策。
关键词③:丙同学:根据《2023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2023年上半年亚太地区经济的复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中国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4.2%→可联系教材亚太地区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说明我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关键词④:丁同学:与亚太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印尼雅万高铁开通,中老铁路货运站全部启用,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通车……中国助力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可联系教材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助力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说明我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需调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要更加积极地推动科技交流合作,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要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支持并加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可联系教材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关键词②: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厚植亚太增长的绿色底色→可联系教材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关键词③:要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共同解决全球发展赤字,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让各国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可联系教材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国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截至2023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已进行了九次学习。在历次学习中,中国共产党把加强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对待、来倡导、来坚持。党中央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向全党提出学习任务,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对推动全党的学习建设、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党的领导干部而言,学习是提高执政本领、加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的重要方法。从社会组织来说,学习是一个组织团体适时顺应环境变化、持续寻求和获取竞争优势并保持长久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基础。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加强集体学习的意义。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加强学习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②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中国共产党加强学习,有利于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通过加强集体学习,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与时俱进的领导能力和水平。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通过集体学习有利于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更好地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已进行了九次学习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问题指向“中国共产党加强集体学习的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时运用教材理论,结合材料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党中央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向全党提出学习任务→可联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关键词②:学习是提高执政本领、加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的重要方法→可联系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关键词③:对于党的领导干部而言,学习是提高执政本领、加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的重要方法→可联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关键词④:对推动全党学习建设、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更好地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点睛】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好学术生涯‘第一粒扣子’”专题宣讲活动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进一步推动广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继续传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在专家的宣讲中,强调了学风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捍卫科研诚信从你我做起的必要性;宣讲了袁隆平院士“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甘耐寂寞,执着追求;淡泊名利,乐观豁达”的科学家精神,鼓励青年们接续追逐袁隆平院士的梦想,为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与智慧;强调广大青年学生和青年科研人员要以科学家为榜样,树立崇高理想,倡导爱国情怀、责任使命,争做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让科学家精神代代相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说明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贡献。【答案】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当代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捍卫科研诚信树立正确的学风,用自己的行动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贡献。②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青年应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将自己的青春梦想与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为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与智慧。③当代青年投身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理想,厚植爱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争做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让科学家精神代代相传。(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解析】【分析】背景素材:弘扬科学家精神考点考查:实现人生的价值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说明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贡献。需调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在专家的宣讲中,强调了学风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捍卫科研诚信从你我做起的必要性→可联系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当代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词②:宣讲了袁隆平院士“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甘耐寂寞,执着追求;淡泊名利,乐观豁达”的科学家精神,鼓励青年们接续追逐袁隆平院士的梦想,为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与智慧→可联系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青年应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关键词③:
强调广大青年学生和青年科研人员要以科学家为榜样,树立崇高理想,倡导爱国情怀、责任使命,争做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让科学家精神代代相传→可联系当代青年投身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理想,厚植爱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习近平强调,发展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的中俄关系不是权宜之策,而是长久之计。明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准确把握历史大势,立足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充实双方合作的时代内涵。中方支持俄罗斯人民走自主选择的民族复兴道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双方要推动中俄务实合作高质量发展,积极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以2024-2025年中俄文化年为契机,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俄方表示,愿同中方密切在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内的沟通协作,捍卫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体系,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坚定支持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俄方愿同中方以明年庆祝两国建交75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中俄推进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原因。(2)请你从文化角度为2024-2025年中俄文化年策划两项活动方案,每个方案30字以内。【答案】24.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俄推进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符合双方共同利益。②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俄推进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有利于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③中俄推进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利于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④中俄推进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利于捍卫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体系,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25.答案示例:举行中俄文化大集,促进民间文化交流;开展教育合作为中俄青少年交流搭建新平台。【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中俄推进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考点考查: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时代主题等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需调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立足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充实双方合作的时代内涵→可联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键词②:习近平强调,发展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的中俄关系不是权宜之策,而是长久之计→可联系教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关键词③:愿同中方密切在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内的沟通协作,捍卫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体系,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可联系有利于捍卫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体系,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小问2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请你从文化角度为2024-2025年中俄文化年策划两项活动方案,每个方案30字以内。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文化知识,切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角度:文化交流、开展教育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