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592252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关键词】产后[关键词]产后;失血性休克;护理产后失血性休克是因分娩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骤减而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诊断处理及时与否关系到抢救的效果及产妇的预后[1]。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2例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上述时期本院产科共接收产妇5096例,发生产后出血227例,其中失血性休克22例占9.69%。产妇年龄22~38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3例;孕周28~42周;头位21例,臀位1例;阴道
2、顺产17例,产钳分娩3例,剖宫产2例。本组既往血压正常、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者20例,既往有高血压、收缩压下降20~30mmHg、脉压差<20mmHg者2例,脉搏>100次/min者20例,意识异常、脉搏不能触知者2例,皮肤黏膜苍白、尿量<30mL/h者22例。1.2临床观察方法产后均在臀部放置弯盘收集血液计算出血量,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尿量。所有产后出血的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护,并常规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1.3判断失血性休克得以纠正的指标收缩压≥90mmHg;脉压差>30mmHg,脉搏<100次/min,
3、尿量≥30mL/h;患者一般情况改善,意识清楚,反应良好,皮肤温暖红润,静脉充盈,脉搏有力,尿量正常而颜色清亮。1.4统计方法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2结果2.1引起休克的因素单一因素7例占32%,其中宫缩乏力3例占14%,胎盘因素2例占9%,产道损伤2例占9%;多因素15例占68%,其中宫缩乏力、胎盘因素6例占27%,宫缩乏力、产道裂伤3例占14%,宫缩乏力、妊高征2例占9%,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裂伤2例占9%,妊高征、胎盘早剥2例占9%。2.2产后失血量与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关系失血量400~500mL者休克发生率3.16%(5/158)
4、,>100mL者休克发生率19.05%(12/63),>1500mL者休克发生率83.33%(5/6),产后失血性休克与出血量有显著相关性(2=51.169,P<0.001)。2.3胎次与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关系胎次为1者失血性休克发性率8.14%(7/86),胎次≥2者失血性休克发生率10.64%(15/141),可见产后失血性休克与胎次无明显关系(2=0.38,P>0.05)。2.4婴儿体质量与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关系婴儿体质量≤2500g者失血性休克发生率20.00%(4/20),>2500~3990g者休克发生率7.65%(14/183)
5、,≥4000g者休克发生率16.67%(4/24),可见产后失血性休克与婴儿体质量无明显关系(2=4.63,P>0.05)。2.5休克抢救结果经积极抢救,其中输液扩容纠酸18例,输血15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3例,子宫切除3例,22例不同程度休克的患者均得到纠正,住院5~15d痊愈出院。3护理对策产后失血性休克是产科的危急病症之一,及早作出判断,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及产妇的预后。因此,严密观察,积极采取应急措施是助产士的重要责任。产后失血性休克原因有其特殊性。本组资料结果提示产后失血性休克发病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
6、损伤等单一因素占31.82%,但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产后失血性休克占68.18%,特别是在遇到有产科合并症或并发症者更容易发生产后失血性休克。同时本组资料结果显示产后失血性休克与产后出血量有关,与胎次及婴儿体质量无明显关系。3.1临床综合措施痛药等处理。对于一般患者也可采用一些其他方法止痛,如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咳嗽时按压伤口,用胸带加压包扎等。同时可采用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疼痛。2.2.5康复训练:全肺切除后,患者的肺功能必定受到影响,术后要加强患者的肺功能锻炼,一般采用的是呼吸训练器定时训练。也可采用吹气球的方法进行训练,每日4~
7、5次,每次5min左右。同时要加强肢体的功能训练,尤其是患侧肢体,但要循序渐进。3讨论全肺切除术是一项特大型手术,主要针对的是一些中央型的肺癌患者,一般来讲患者术前的身体状况较差,应加强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术前呼吸功能的训练是一项重要护理任务,它对术后肺功能的恢复和预防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而术后的护理重点,是呼吸功能的监护和呼吸道的管理,同时要做好胸部引流管和疼痛的护理。而术后加强肺功能的锻炼和肢体的锻炼,对身体功能的康复是有意义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收稿日期]2005-07-
8、083.1.1作者:程晓红,胡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