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所有制界限的根源及突破策略

我国所有制界限的根源及突破策略

ID:11560773

大小:44.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2

我国所有制界限的根源及突破策略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我国所有制界限的根源及突破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所有制界限的根源及突破策略  一、引言  为了进一步激活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夯实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意味着中央将一视同仁地对待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促进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互补共进,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然而现实存在的所有制鸿沟,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不同境遇和待遇,却极大地抑制了中国经

2、济发展的活力。正如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研究员(2013)指出的:“现在,隐性或显性地为维持既定所有制的比重,无论政府管理还是涉及企业的许多政策,甚至社会舆论,几乎都打上了‘所有制烙印’。相应地,包括已经上市的公司,每家企业头上都有一个‘所有制标签’,在市场中形成了一条很深的‘所有制鸿沟’,国有企业和银行更倾向于在国有经济内部进行交易。所有制歧视割裂了市场,不仅抑制了民营经济的增长潜力,而且使跨所有制的人才、技术、商品以及产权等生产要素流动都遇到了较大的非经济因素的干扰,降低了整体经济

3、效率。”“实际上企业按所有制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在获取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特许经营权、政府项目、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国企属‘体制内’,有行政级别,具有最高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外资企业有较强实力,受到国家和地方的青睐;民营企业则处于最为不利的地位。近年,有的地方为做大国企,不惜强制盈利的民营企业被亏损国企兼并。在煤炭、民航等领域屡屡出现民企进入又被挤出的案例。”  可见,民营经济在现实经济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这不但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制约了国有经济的发

4、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决定》强调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然而,《决定》出台后,根据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的调查(2014),民营企业表现积极,而国有企业则大多持观望态度。国有企业持观望态度的原因,一是缺乏具体政策和办法,二是担心国有资产流失,三是担心失去控股权。  目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障碍很多,其中民营企业难以进

5、入国有经济是原因之一。对此,丁是钉和张本(2013)认为,民营企业难以进入国有经济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有门难进”,主要表现为“玻璃门”和“弹簧门”现象;二是“门不敢进”,主要表现为妖魔化非公经济,认为民企操作不规范,和民企合作赚了没荣誉亏了有风险,对民企加以排斥;三是“门不想进”,因为最先能够对民资开放的一定是那些国有资本不赚钱,甚至是遇到麻烦的领域。国务院国资委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楠(2014)则认为,民营企业难以进入国有经济的主要原因是体制机制的障碍,譬如国有企业有行政级别,中央说要取消但总

6、是落实不了。这就是说,政府总是把国有企业当成附属机构,进行行政化管理,民间资本的进入则对这种行政化管理体制构成了直接威胁,这也可以解释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学术界和实务界主张“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但这个主张至今难以实现的现象。这意味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最大的障碍是政府。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初“姓社姓资”问题的大突破,大大解放了思想,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扫清了障碍,那么今天进一步打破所有制界限,破除“所有制鸿沟”,摆脱“姓国姓民”的桎梏,将大大释放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潜力。  二、所有

7、制界限的根源  上述现象说明所有制界限十分鲜明,不打破所有制界限,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相互融合、互补共进,共同促进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局面就难以形成。那么存在所有制界限的根源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根源在于人们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地认为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而民间资本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具有危害性。  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地认为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这种思想源自于苏联。苏联领导人,根据自己的所谓“理论创新”,认为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国有经济的比重越高,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越牢靠,计划经济

8、多一点还是少一点是涉及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问题,并把它说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沿袭了苏联的做法,追求一大二公,认为国有经济的比重越高越好,越纯越好,因此要逐步地铲除私有资本,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在经济体制上借鉴苏联的做法,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摒弃市场经济体制。  事实上,“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的观点并没有理论根据。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中,并没有通过国有经济这个经济基础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关论述。马克思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