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544794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2
《试论突发事件中媒体信息传播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突发事件中媒体信息传播研究【摘要】媒体肩负着舆论引导之责,迅速及时的报道公共突发事件对新闻记者、编辑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共突发事件中记者、编辑容易流于表象,简单重复,报道中应注意快速反应、点面结合,勇于追求真相,挖掘事实本质,理性采写与编辑。 【关键词】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对策研究 近年世界各地公共突发事件频发,我国仅xx年从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到3月14日的藏独恐怖事件,到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再到10月的“柑蛆”事件,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对我国新闻传播是一场场严峻的考验。纵观近年我国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方式方
2、法,应该承认,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推进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经验的不断积累,媒体的表现与以前相比已经有历史性的进步,但遗憾、失范依然明显存在。媒体肩负着舆论引导之责,迅速及时的报道公共突发事件对新闻记者、编辑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共突发事件中记者、编辑容易流于表象,简单重复,报道中应注意快速反应、点面结合,勇于追求真相,挖掘事实本质,理性采写与编辑。 一、突发事件中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 当前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明显存在一些矛盾:一是点与面的矛盾。所谓“点”,本文主要指细节的报道;所谓“面”,指全方位的报道。“点”上的报道使作品具体
3、生动;“面”上的报道则全面反应事实。但从近年发生的公共突发事件报道来看,“面”的报道越来越到位,“点”的纪录,尤其是细节的捕捉往往有所忽略或令人不满意。其实细节是新闻作品的点睛之笔,既能凸显报道者的独特视角,彰显记者、编辑的专业水平,更能增加新闻的冲击力,扩大新闻的影响度。二是表与里的矛盾。公共突发事件因为不可预知性和突发性,记者、编辑没有过多时间斟酌报道的内容和方式就要快速发布稿件,这对记者、编辑提出更高要求,低水平的记者、编辑可能只能做数据、概貌等表面现象的报道,因基本功不足“嗅”不到被表象蒙蔽的真相,而高水平的记者、编辑越是突发
4、越能激活其潜在素质,既能迅速、全面报道事件的发生与经过,更能敏锐“嗅”出隐藏在表象后的真相。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沉下去的勇气,运用自己的洞察力和调查力,本着正义感和责任心寻求到隐性的真相。三是浅与深的矛盾。公共突发事件报道中记者、编辑由于求快求新常容易忽略本质与深层的挖掘,流于浅层的现象报告,其实引导大众做深层次问题的理性思考,是提升大众传媒的深度和厚度的关键。 二、有效传播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1、快速反应 公共突发事件往往具有不可预知性和破坏性,容易引起社会的紧张与恐慌,这就需要记者、编辑在灾难面前快速公布信息
5、以避免谣言。汶川地震xx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十几分钟QQ上即有信息提示,新华网也发出了快讯,25分钟河南省以手机短信告知发生地震,52分钟,央视打乱原有节目编排直播《关注汶川地震》,随后24小时央视主播轮番上阵,对灾情进行全公开、全透明的报道。温家宝总理乘专机10余分钟后,《新闻联播》就播出了总理在专机上的重要讲话。凤凰卫视中文台说“温家宝到的时候,我们也到了”。《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坦言:“对于一个有着隐瞒自然灾害历史的国家这次以电视直播的形式最快最新报告灾情,让人出乎意料和惊叹。”我们相比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死亡24万
6、是在封闭了三年之后才公布,七年之后才允许外籍媒体踏进唐山,而此次地震,温家宝总理甚至欢迎并邀请外国媒体朋友同往汶川。媒体的迅捷反应不但表明了媒体的实力和观念的更新与进步,更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面前悲而不伤,慌而不乱的胸襟和气魄。 2、点面结合 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既要有“面”的横向铺开,也要有“点”的深入挖掘,这样整个信息传播才具有“立体感”,如果只有面或者只有点的报道新闻将缺乏厚度和广度。比如xx年汶川赈灾报道“能够进入的地方,镜头都到了;想知道的消息,受众都知道了”,截止5月20日,中央电视台进行了长达1390
7、多个小时的现场直播,不但全面报道了政府的救灾与关怀,也报道了受灾群众创造生命奇迹的艰难历程和骨肉分离的哭声、惊恐和惨痛。汶川赈灾报道除了有对人类关注外,记者的镜头还对准了狗、小鸭子、大熊猫等动物。记者在全面报道灾害的同时也把镜头对准某个点,用细节表现现场。如“陈坚生命中的最后79个小时”纪录了陈坚在被压时说过的话“我要活下去,为了那些深爱我的人……我的妻子还没生,我一定要活着见她……我觉得我命很大,我相信我会被救……”正是媒体报道了大量让人感动的瞬间,受众才真真实实感知到什么是大灾难;也正是因为这些具体到个人,细致到头发、手指的细致报
8、道才使读者、听众、观众与灾区人民感同身受,激发起全民族的抗震救灾的情绪。细节具有强烈的震撼力,细节不能虚构掺假,而要深入生活,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获蛟龙。《北京晚报》记者拍下了从地震中逃生的女中学生吴金莉,她面对废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