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537215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2
《浅谈优质课之“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优质课之“优” 近日“河南省最具影响力教师”评选活动在洛阳举行,活动期间几名提名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观摩课。笔者有幸听了周枫林老师和代昆鹏老师的两节优质课,观课之后有了一些感受。时下,各级各类优质课在全国各地教学教研活动中推广,并成为教师评职晋级的重要条件之一。一方面,优质课代表着各地市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教学模式,其备受推崇的原因,是优质课是教师自身成长的体现更是现行教育优化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不可否认,一些优质课听过之后,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使得我们每个人思考:优质课之“优”到底在哪里?一节优质课所引领的内容是什么?对一节优
2、质课的评价要求到底是什么呢? 一、优质课存在的问题 优质课之所以成为优质课是有其原因的,那么它的“优”是体现在哪里呢?对此,我想许多老师同我一样是有困惑的。听完一些优质课,不能说这些课不“优质”,但是听完之后感到这些课非常成功,也是不能如此简单就下结论的。其中还是有一些让人感到“忧虑”的问题,就以此次活动中所听到的两节优质课为例,笔者谈一下其中存在的问题。 1.预设错位 周枫琳老师讲授的是文言文《孙权劝学》,课堂教学围绕文中的人物描写展开,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分析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上。作为教学重点,这一部分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周老
3、师设计了三个对话,在人物和言说动词之间留出空缺让学生填入适当的修饰语,分别表现出孙权和吕蒙的性格。这个设计别出心裁,体现了周老师的教学智慧,也充分展示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理念。但遗憾的是,在这一环节中出现了学生回答问题与教师预设之间错位的情况――周老师循循善诱,可学生就是答不到点子上。这一过程中,作为听众的老师们一下子就体会了周老师的用心良苦与独特用意,但学生的“不解风情”也让我们思考:课堂教学的受众最终是学生,需要去体会文本意义的是学生。如果预设的问题不是给学生设计的,而就是一种华美的设计或者是成人对已知世界的一种延伸理解,那么这样的预设怎么会有生
4、成,就是有了生成也是教师费尽力气不断提醒暗示的结果。这岂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化吗?这样的课堂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展示给教师的,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存在吗? 2.课程脱节 文言文教学历来面临“文”与“言”的内容选择困惑。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仅见到而且自己在授课中也常常有需要把文言文教学上成语言教学课的情况,因为文言文倘若不能解其“言”,通其“文”是不太可能的。周老师的这节课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文”上,对“言”的处理精要简约。但是当进入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时,出现了前面所提到的预设错位情况,与这里“言”的处理是有一定关系的。这一情况的出现其实是优质课的一个通病――课
5、程脱节。优质课的教授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一节课所能解决的问题或者展现的内容是有限的。那么,教授优质课的老师就只能舍弃一部分内容以突出自己要展示的核心部分,这就难免会出现课程内容脱节的情况。不贪多也不求全,但是如果讲授的不是文本的头堂课,之前没有进行前期的铺垫授课,那么大部分优质课都会出现教学断层、课程脱节的情况。故而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进行优质课展示前,先行与学生进行前期的课程铺垫是有必要的。 3.华而不实 一节优质课体现的不仅是授课者对教材文本精准把握的能力,也是授课者自身的全面素养。其中授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最为直接的一种表现。基于此,许多授课
6、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有意的设置一些问题或者改变思路。其目的就是展现个人对于文本深刻的理解和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是这样一来,往往教师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学生简单浅白的文化背景不能对接。妙语连珠成了废话连篇,标新立异成了舍本逐末。 二、优质课之“优”的标准 在笔者看来,面对优质课也许我们正是因为“身在此山中”,所以难解其要旨,其实只要我们“不畏浮云遮望眼”还是可以找到优质课定位标准的。最起码我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确定标准 任何一节优质课的讲授最终都是要接受评价的。既有同行者的评价更有学生的评价。一个恰当合理、导向明确、简单明晰的评价标准是评委
7、与同行在听课前需要确定的,也是授课教师需要了解的。同时,是否给予了学生一节难易适度、符合学习者知识层面的课程,学生也是会给出合理评价的。 2.注重过程 无论教师如何精心准备一节优质课,都不可避免一个问题,就是在教学授课的过程中会出现突发情况,除非这节优质课已经不是第一次对同一批学生教授的。所以,教师自身对于文本的把握,尤其是对文本的多角度分析认知要有前期准备与了解。这样做的目的,是对可能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有所预备。一节高效成功的优质课,起码要充分体现一名教师掌控课堂的教学能力,注重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变突发情况,并有效引导学生自主生成。 3.把
8、握动静 在某些优质课上,我们常常看到授课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这实际既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