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导学案

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导学案

ID:11492350

大小:43.5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8-07-12

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导学案_第1页
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导学案_第2页
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导学案_第3页
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导学案_第4页
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部分: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导学案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导学案之四花鸟草虫皆有品——咏物诗鉴赏指导设计者:谢宪起【考点阐述】古典诗歌中有不少咏物诗,意蕴深邃,感人肺腑,令人击节叹赏。这些诗歌大多以“物”为吟咏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或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占有重要地位。此类诗歌的命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人情志的把握,对意象、意境的理解,对有关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的辨认与评析。【知识梳理】咏物诗主要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亏,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精神品质或理想。其

2、艺术手法常见的是各类描写、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咏物诗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1)描写:就是用语言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描写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等。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2)抒情方式:融情于物,即把主观之情寓于客观之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托物言志,即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使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本真相结合。(4)各类常见表现手法:衬托(

3、正衬、反衬)、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抑扬等。(5)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反问、双关、设问等。(6)一些常见事物的寓意要了解。比如:月——思乡;莲——高洁;柳——一送别;花——美好;松——坚韧不拔;梅——孤高,不流于俗;菊——气质清高;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等。可鉴赏常用语有: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生动传神、形神兼备、烘云托月、朦胧含蓄……【方法点拨】   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体察物态 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

4、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卢了处环境。当然,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主了物的哪些特征,而是要体察诗人的招粪物态之妙。   2、品味寄托 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所以,我们在鉴赏时,不但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还要分析其内在品性。能够自然地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明辨技巧 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

5、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   4、操作步骤 ①“读清”全诗。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课本经典】房兵曹胡马杜 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

6、,万里可横行。(1)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答:                                                                                (2)作者写胡马的用意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1)作者塑造了一匹瘦骨突出、两耳高耸、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的大宛名马的形象。(

7、2)作者歌咏胡马,抒发了喜爱赞美之情,寄托了自己驰骋疆场、纵横四海的志向和情操。【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孤   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1)前六俱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

8、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2)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红    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读下面苏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