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85223
大小:28.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2
《高校资助育人路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高校资助育人路径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资助工作成效显著,构建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特殊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绿色通道等有机结合的新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寻找育人的有效路径尤为重要。本文提出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资助与教育并举,济困与扶志并重,构建高校资助育人路径。 关键词:高等学校;资助工作;育人路径 近年来,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党和政府坚持把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加强了高校资助制度建设,不断加大资助工作力度,从制度上基本解决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2007年以来,构建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特殊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绿色通道等有机结合的新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解决了贫困生补助的资金来源和补助方式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然而,随着国家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在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之时,也出现了少数学生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资助和任意挥霍资助款的现象。由于资助工作量很大,有高校仅将国家资助款评定发给学生,没有更好地将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失去了一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 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提出不仅要加大资助力度,更要重视资助质量。如何将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做到资助与教育并举,济困与扶志并重,提升资助工作的育人成效,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路径进行探索: 一、把诚信教育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基础环节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大学生资助工作要顺利推进,必须以诚信为前提。诚信原则要求受助者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正确使用资助金,对于助学贷款,要按照和银行签订的协议,按时还款。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虚假申请、干扰评定、不当使用、恶意欠费和违约还贷等现象。为此,对受助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贫困生诚信档案 现在各大高校基本上都已经建立了贫困生数据库,但是数据库主要收集的还是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对贫困生本人的学习、思想和表现情况记录不全。同时很多资助政策都是在前期管理上狠抓,而在后期跟踪上缺失,这样就造成了申请各项资助变成“一锤子买卖”。靠弄虚作假取得资助的学生和部分贫困生将资助款看作一笔“天降横财” ,任意挥霍,或者拿着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的钱却荒废学业。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建立一个完备的贫困生诚信档案,主要记载学生在校期间助学贷款、缴纳学杂费、遵守校规校纪、勤工助学、履行相关责任义务和承诺等情况,将档案记录与推荐入党、评优评助、就业推荐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生诚信轨迹,可以更好地起到督促和引导作用。 2.细化大学生品德教育 大学生品德教育本身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而诚信教育也是大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我国资助政策的完善,资助力度也不断增大,国家奖学金为8000元,国家助学金依次是4000元、3000元、2000元,还有各类社会奖助学金,金额都比较大,这些数字对于尚未进入社会的学生确实是极具吸引力。如果不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诚信教育,容易造成他们不能理智地对待这些资助款。要在行为上规范,就要在思想上引指,诚信教育要成为高校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细化到班级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使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自觉情感。 3.加强典型宣传,从正反两个方面开展诚信教育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宣传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开展诚信教育,二是通过大学生背离诚信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在笔者所在高校,有贫困学生自强不息,靠自己打工挣钱,三次让出评给自己的国家助学金的先进事迹;有捡到巨款,拾金不昧的优秀学生典型;还有学生因为诚信品质好被用人单位高薪聘用的典型案例。 同时,现在大学生中不诚信的案例也有很多。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将北京某大学的23名大学生告上法庭,理由是这23名大学生未按合同约定按时归还来自银行的国家助学贷款,这样的案例在很多高校也发生过。有的学生认为借国家的钱不像是借个人的钱,可以赖账或者晚一些时间再还,这是学生没有诚信意识的典型表现。随着国家个人征信系统的逐步完善,有的大学生因为不诚信,没有按时还款,导致在银行出现不良诚信记录,后来尝到了苦果。有这么一位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向中国农业银行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由于他毕业后没有及时还款,在银行产生了不良诚信记录。后来因为结婚要买房,已经交了首付,当他去银行办理贷款时,却因为有不良记录无法办理,后来他想退房,房产商也不退他交的首付款,他尝到了不诚信的苦果。让学生讨论这些典型案例,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把感恩教育与资助育人工作有机结合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的一个基本内涵就是对他人和社会给予的恩惠或方便产生认可并愿意反馈的一种意识和行为。对于一名大学生而言.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报恩。而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继而达到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因此,感恩教育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自助,一个是助他。国家现在拿出大笔资金对学生进行资助,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很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捐款资助贫困学生。结合资助工作,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绝佳良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感恩教育: 1.将感恩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自助就是将他人给予的帮助作为基础,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更多的资源,因此感恩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劳动观念与生活技能,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磨炼其坚强的意志,使之树立逆境成才的信念。可以通过设置勤工助学岗位,提供兼职工作和有偿社会服务工作等方式,鼓励贫困大学生迎难而上,靠光荣的劳动解决自身困难。 2.将感恩教育与志愿服务工作结合起来 将感恩教育与志愿者工作结合起来是培养助他行为的一种有效方式。我国现行的资助项目,大多是无偿赠予的方式,同时为了方便学生申请,申请资助的手续也较为简单。更有人开玩笑地说到:“花3分钟盖一个贫困章,再花3分钟写一个申请,就可以拿到3000元资助款。”资助取得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说是不劳而获。2012的助学金评选结束之后,笔者在某高校的一个年级进行了一次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更多同学只关注于资助款申请条件和如何分配,鲜少有人去思考资助款从何而来,这笔款项的资助用途是什么,思考获得资助款后如何回馈社会的更是少之甚少。大学生经过良好的教育,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如果将感恩教育与志愿服务工作结合起来,让贫困大学生加入到社会服务工作者中去,组织受助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优势服务同学、服务学校、服务社会,不仅可以使志愿者服务质量更高,并且引发他们进行“受助与助人”思考,使大学生能深刻地理解收获与付出的平衡关系。 三、将廉政文化引入校园,纳入资助育人工作体系 资助工作涉及的资金数额庞大,一旦有利益就容易滋生腐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存在少数学生在班级奖助学金评选过程中私下拉票、学生干部指定受助学生将获助金拿出部分作为班费等不良现象。所以在资助工作中,结合现在中央开展的反腐工作和作风建设工作,要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树立资助工作者的廉政形象,增强学生的廉洁意识,将廉政文化教育引入大学校园,让大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廉政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1.在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渗透廉政文化教育 现阶段由于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全国对于贫困生的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贫困生认定工作中主观的因素较大。同时因为大学贫困生认定材料主要来自于学生家乡,乡邻之间容易因为私人感情而提供虚假信息,再加上高校在进行跟踪和核实工作时难度较大,所以贫困生认定工作容易产生漏洞。作为高校资助系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学校要组织一线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等学习领会国家的资助文件精神,建立公正的认定标准,通过学习和宣传,倡导廉洁从政和公平认定。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将来他们中间很大一部分将走向各个层面的管理和领导岗位,在大学阶段就对他们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在资助工作中,针对学生中间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要加大处罚力度,培养学生的廉洁意识和法律意识,使廉政文化深入学生头脑。 2.建设透明公平的高校评定系统 在资助工作的操作中,作为民主评议小组重要负责人的辅导员、班主任和主要班委一定要诚信立人,廉洁奉公,做出表率。根据国家要求,针对不同资助类型制定公平的贫困生评定规则,通过评前信息公开、民主评选、班主任、辅导员过程监控、公示等环节,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操作规程,并且在整个评定过程中尽量用数据化的方式来进行测评,将各项参考指标形成具体数据,用打分的方式得出结果。如果发现特殊情况无法量化,就需要相关评定人员民主讨论决定,并且将情况对公众进行说明。 3.完善监督机制,及时总结反馈 腐败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监督。因此,在整个资助工作推行的过程中,要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初步结果产生后,按照规定将名单公示,让监督小组成员和其他同学在规定时间、按照既定程序反馈意见,有利于形成民主监督的氛围,及时化解矛盾。学校、学院建立学生投诉信箱、投诉电话,及时对评选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进行干预,建设完善的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裴巧玲,姜德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2):59-61. [2]曾庆璋.建构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J].学工视窗,2009,(05):72-73. [3]蒋应辉,马蓉.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资助工作中开展廉政文化教育[J].成都大学学报,2011,(03):111-1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