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61032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2
《透视课堂教学中的“无效”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透视课堂教学中的“无效”现象无效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其结果是学生苦学、厌学,甚至辍学,对学生的发展、进步无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活跃了,学生主体性增强了,但我们也发现许多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悖的无效的课堂教学现象。一、“无效”提问古希腊大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水平,提问得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问不好,浪费学生时间,不利于学生主体
2、性发展。当前课堂提问有几种无效或低效现象:一是问题设计高于学生现有水平或者问题太大、太空洞,学生摸不着头脑,无法回答,最后只能教师自问自答。二是问题太多,频率太快,水平层次太低,大多数问题只要对“是”或“否”的回答,即使不是简单的是非回答,只要看一下教材就知道了,类似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发展仍然无益;三是提问却不给予足够时间思考,老师一揭示课题,立马就问,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不利于学生对问题作全面、深入思考,还容易养成学生急躁的性格。四是提问专叫优生,省时、省心、省力,导致课堂成为个别人的“合唱团”,大多数学生成为陪
3、衬,这也与新课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相悖。有效的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准确性原则,表述要准确,语言要规范,简明扼要,不能模棱两可,让学生无所适从,也不能偏离主题和教学目标,无重点的漫无边际地问;二是层次性原则,所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要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问题的难度要略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层次,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应该是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三是启发性原则,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美国的布鲁巴克也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
4、己提出问题。”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要能引发出新的问题,让学生上完课还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四是适量性原则,问题不在多,而在精,一两个精准体现教材中心又具有思考深度的问题,学生能受益终身,反之,多而无深度的问题,显得繁琐,学生问过就忘,对后续学习没有意义。二、“无效”多媒体运用多媒体集声音、颜色、图像、动画于一体,具有生动性、直观性、高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表现力,因此,现代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成了一种时尚,但如果运用不好,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反而降低了课堂实效。当前,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无效或
5、低效的表现主要有:一是主次不分,形式高于内容,片面追求课件画面的动感、色彩等,而架空教材本身,比如选用一些毫不相关的背景图片,或不时地跳出几个卡通人物等,看上去形式新颖,学生也似有趣味,却完全忽视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角色定位。二是生搬硬套,画蛇添足,不考虑多媒体使用是否必要,而盲目地硬套入课堂,比如,实验课本来可以让学生对照文本自主探索实验步骤的,却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让学生观看各实验部件和实验过程的视频上,生物课本来可以让大家讨论思考辅之以教师引导来构建生物体系的,却也是把有限的课堂时间花在了视频观看上,教师成了新的大屏幕讲解员,
6、学生的主体性也无从体现。三是教师操作多媒体生硬,播放多媒体时不时地卡壳,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无关的技术维修上。三、“无效”指导教师被称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指导、点拨对学生学习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也存在无效或低效现象:一是指导的时机把握不当,比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刚一出现疑问或分歧,教师立即作出指导,甚至直指答案,这样做既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又导致学生紧张情绪产生,使其行为受牵制。二是指导缺少差异性。我们说要因材施教,因为学生个体发展是有差异的,但目前大班额教学下,教师要真正了解班上六七十个学生的兴趣爱好
7、、学习水平和认知特点,显然难以做到,无法深入了解,往往指导上重集体指导,轻个体指导,不能根据学生各自特点调整指导方法,使个体分化越来越严重。三是指导中的权威现象,比如教学中不是说服引导,而是压服训斥,指导中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居高临下地把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强加于学生,答案是“五彩缤纷”,就不能说是“色彩斑斓”,这样学生不仅不会真心接受,反而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四是缺乏学法指导,比如注重课内知识的掌握,而缺少对如何掌握知识,包括如何涉取课外知识的引导。有效的课堂指导首先要从合理的课堂提问开始,合理的问题控制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内容
8、,使课堂指导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其次,有效课堂指导必须建立在对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观察、细听、交流,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归类指导:是个别学生的问题就作个别指导,是部分学生的问题就作分类指导,是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就作全体指导;指导内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