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17006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1
《-毛邓调查报告-谢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来自龙岩市XXXXXXX镇的实地调查姓名:谢斌学号:10225400xxxx前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乡风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纳入了“十一五”规划,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继续把新农村建设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标,2011年两会指出“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就是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由此,凸显了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乡风文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已经得到国家和全族人民的关注。福建省作为沿海开放省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2、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小镇,多年以来把乡风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弘扬先进文化,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2012年8月6日、7日和8日,深入XX镇进行访问及随机问卷调查,以了解红XX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到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访问、咨询、问答,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形式了解红坊镇政府乡风文明建设的成就与不足。同时,以书面问卷为载体,深入农村开展问卷调查活动,随机调查。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了100份,实际收回9
3、8份,回收率98%。实践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了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比较完整的了解到了XX镇人民群众对政府乡风文明建设的看法和评价以及村民自己对乡风文明建设的感受和观点。据统计结果显示70%左右的村名接受教育的程度都不高,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比较一般,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导致XX镇的乡风文明建设存在了许多缺漏。比如:33.67%的村民认为文化娱乐生活不够丰富,超过40%的人参与赌博、六合彩等活动,60%左右的人相信迷信并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迷信活动,迷信风气甚浓。6针对这些问题,令人稍感欣慰的是经过
4、走访和问卷调查了解到近年来各项不文明的风气正在逐渐改善,赌博、迷信的风气正在被科学文化知识逐渐削弱,在党和领导的带领下人们不断投身到经济文化建设当中去,84.69%的人表示愿意支持领导们的乡风文化建设事业,“相信不久后,XX的新农村建设会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XX村的肖先生说道。(二)调查结果分析:XXX镇之所以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正是因为紧紧的围绕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XX镇按照“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树立新形象”的工作要求,把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文明风气逐年改善
5、。1、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在红坊镇龙溪邦村建立水稻示范片200亩;泰华基地高优蔬菜示范片500亩;在东埔村建立生姜、番茄、莲藕蔬菜示范片300亩。XX以示范片带动乡镇五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建立优质稻佳辐占1000亩。充分发挥了福建省金福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亿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龙头作用,建立了油茶、金银花、红豆杉、槟榔芋、桑果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同时,充分发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大的优势,加大了土地流转力度,建立了水稻、烟草高优农业示范片,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加大典型培
6、育力度。继续对各个村实行分类指导,分别扶持发展。引导集镇规划区所在村围绕小城镇建设创先争优,把上洋村作为典型加以培育。对原烟花爆竹为主产的四个村加快产业转型,发展高优农业及新农村建设,把东阳村作为新村建设典型加以培育。其余山区片的村注重引导发展高优生态农业,并加大造福工程力度,把人口聚集到集镇,使更多的山区农民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把紫安村作为典型加以培育。3、加大力度推进了新发展战略。为实现红坊新一轮创业,XX镇党委、政府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定位,牢牢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创造性地提出了:“以
7、福三线,红田公路为坐标轴,全力打通一条事关红坊二度辉煌的‘经济走廊’。主动吸纳中心城市发展产业梯度转移,积极实现项目发展战略,努力构建新的经济繁荣带”的战略思路。近年来,在全镇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镇兴建闽西首家农民公园--浮山公园;设立全市首家农村文化信息网站;率先兴建了垃圾中转场和垃圾填埋场;架设了农村小城镇第一个夜景工程;打开了两条红坊经济发展的交通“瓶劲”--红田公路和红龙公路。一个规划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已初具雏形。同时,我镇还紧紧抓住龙岩中心城市西移南扩的机遇,充分利用闽
8、西交易城、龙工集团、嘉洁燃6气公司、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辐射和拉动作用,主动承接龙岩中心城市发展外溢或转移出来的产业,做到引进一个发展一个,办好一个带动一片,努力把红坊建成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生态型经济强镇。4、加大了文明村镇建设力度。依托红坊镇文化底蕴丰厚,民俗文化浓郁的特点,建立了以镇文化中心为核心,村文化活动室为支撑,文化大户为依托,以“夕阳红”宣传队为载体的先进文化传播网络。大力加强村级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加大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充实完善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