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读不再默默无闻

默读不再默默无闻

ID:11301664

大小: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1

默读不再默默无闻_第1页
默读不再默默无闻_第2页
默读不再默默无闻_第3页
默读不再默默无闻_第4页
默读不再默默无闻_第5页
资源描述:

《默读不再默默无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默读”不再“默默无闻”------让“默读”点亮课堂【内容提要】“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静思默读”中深入研读;“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静思默读”中释疑解难;“此时无声胜有声”,在“静思默读”中体会情感。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机会,使他们“读”“思”并举,在张弛有度的语文的课堂中激情四射,神思飞扬。【关键词】深入研读释疑解难体会情感阅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出声的,叫朗读;一种是不出声的,叫默读。默读是基于朗读的重要阅读方法之一,它是一种阅读主体不出声、不指读、潜心与文本对话,省时高效地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

2、得审美体验的阅读方法和基本能力。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从中高年级起养成默读的习惯,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使人终生受益。窦桂梅老师曾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阅”与“读”的割裂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在“课标”的引领下,在语文先辈的强烈呼吁下,小学语文教师懂得了小学语文课堂要重视“读”,并且要书声琅琅,这实在难得。能够高举“读”的大旗呐喊:要读,真正的读!读出感情,读出形象,读出感受更是难得!不过,静静想来,很多人对“课标”表述的“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

3、理解得并不全面和深刻,也没有具体弄清阅读的真正内涵。结果导致教师在语文学习中把“阅”和“读”割裂开来,只注重读的声音、读的形式、读的技巧,一句话,强调的是学生的嘴巴,而没有重视学生的内心,把“阅”字几乎是扔掉了。“阅”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理解、揣摩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会有“读”。“读”并不是单单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语文教师应该明白:课堂要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默默品味的“场”,也就是营造一个“静静的学习的场”-8-。其实,每一个人读书更多的是默读品味,读到动情处流泪

4、,读到气愤处生气,读到感慨处叹气,很少看到一个人读书后放声而有语气地朗读。现在,学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知道哪是重音,晓得在哪里停顿,听起来很动人,但也许他的心灵却依旧空无。我们读书是读给自己的,读的是自己的感受,并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听、动听。一、在静思默读中深入研读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古人也强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懂的词语、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在进一步剖析文章内容的默读时,学生应该针对一定的问题,仔细地、逐词逐句地、前后联系地默读课文,通过圈画批注,来静心研读文本

5、,深入理解文本。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几点:【1.仔细阅读,你明白了什么?这是基础性的要求。2.仔细阅读,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是体会性的要求。3.仔细阅读,你什么地方还不明白,产生了什么疑问?这是批判性、创新性的要求。】也就是说,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清静的环境,一个品尝的境地。学生在默读时动动笔,圈圈、划划、点点、写写,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动脑又动手。通过“圈画批注”来“潜心会文”。凭教师的分析讲解是达不到这个效果,靠小组合作也不能代替的。学生通过圈画批注,用笔耕耘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里,用心徜徉在文章的人文情感

6、中。我在教学《沉香救母》第一、二自然段时,我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默读课文,圈画批注。用“——”划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语,用“﹏﹏﹏”划出有关句子,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引导学生默读、思考、理解、感悟。有的学生从“救母心切、奔去”这些词体会到了沉香为了救母心急如焚、一路飞奔的情态;有的从“翻过了”、“跨过了”、“多少座”、“多少道”、“一个个”、“一道道”“磨出了血泡”、“划下了血痕”等词句体会到了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一路上历尽了千难万险。也有的学生对“他一点儿也不在乎”提出了疑问:“他不在乎什么?为什

7、么不在乎?”就这样,学生在默读时动动笔,圈圈、划划、点点、写写,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动脑又动手,提高了默读能力。-8-所以与其说学生是在动笔默读,不如说是学生在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与其说学生是在批注,不如说是学生凭自己的知识、情感、智慧、灵性,赋予文本新的意义与内涵,得到情感升华,进而忧文中“人”所“忧”,喜文中“人”所“喜”。二、在静思默读中释疑解难“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要在疑难处多默读,这样一遍又一遍的默读,疑难处往往能迎刃而解。默读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可以根据思考的需要自由地停

8、顿下来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思考,促进理解的深入。阅读需要静心思考,潜心感悟,课堂教学就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静静的阅读中酝酿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一提问就期望学生马上能给你个惊喜,或者一有问题就立刻让学生小组讨论。期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难免是浮躁的。不经过独立、深入的思考,就不可能产生独特的思想;没有独立的思考,小组讨论也就没有了思想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