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跳远助跑准确性探究

提高跳远助跑准确性探究

ID:1127988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1

提高跳远助跑准确性探究_第1页
提高跳远助跑准确性探究_第2页
提高跳远助跑准确性探究_第3页
提高跳远助跑准确性探究_第4页
提高跳远助跑准确性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跳远助跑准确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跳远助跑准确性探究摘要:当代跳远技术对助跑提出很高的要求,不仅距离长,速度高,而且准确性强。助跑是跳远的前提,没有准确的助跑,跳远技术再好,也没有成绩。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综合分析,从现代跳远特点出发,对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的准确性进行研究,提高助跑准确性已是当前跳远运动发展的一个趋势,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为跳远训练提供参考。关键词:跳远;助跑;准确性助跑与起跳合理衔接是跳远技术的重要环节。助跑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此次试跳的实效乃至成绩,不少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因踏板不准而造成失败。

2、例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跳远决赛中瓦特第5次8.13米,瓦特第6跳仅得8.16米,托尔斯第6跳7.98米状态平平,克莱耶第6跳失误,最终英国选手卢瑟福德以8米31夺得冠军,澳大利亚选手瓦特以8米16的成绩摘得银牌,美国选手克雷以8米12的成绩获得铜牌。一、助跑的准确性技术分析(一)助跑节奏7助跑节奏是指完成助跑的过程中动作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合理配合。每一步都具有时空特征,它直接影响助跑的步长和步频,从而影响助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良好的、稳定的助跑节奏是运动员准确踏板的关键,而开始的几步又是整个助跑

3、的关键。因此在训练中要有具体的手段:(1)采用简单的、单一的和固定助跑出发姿势;(2)设置第二标志,控制助跑醉6米的距离;(3)熟悉助跑动作特点;(4)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节奏知觉,还要有节反应,在训练中以此为重点,培养良好的节奏感,提高肌肉感觉的灵敏性;(5)听不同节奏的击掌声跑;(6)连续做不同步数的助跑起跳;(7)不等距离跨栏跑;(8)多次改变节奏的100米跑;(9)按确定的助跑节奏模式反复练习助跑起跑。(二)助跑距离7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助跑距离太短或太长都不能使其在最高速度时起跳。距离太短,运动员

4、在起跳前难以达到最高速度。资料表明起跳前跑动速度每提高0.1米/秒,可使跳远成绩提高1%—2%。而距离过长则会造成助跑最后几步的速度节奏和效能降低。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步数一般为19~22步,助跑距离为42~46m之间。但从近几年来统计的资料来看,这个距离有所延长。当代男子跳远的助跑训练,更注重助跑的放松和节奏感,因此运动员多采用行进间启运和缓升式加速。如现世界纪录保持者美国的鲍威尔在创8.95m世界纪录时,就是采用先走4大步,再跑22步的助跑方式,其助跑距离达到50.64m;卡尔、刘易斯跳8.91

5、m时,虽采用原地站立式起动,但其放松的缓升式加速也使其助跑距离达到了51.30m。(三)最后几步的技术控制1正确设置助跑标志为了使助跑上板更加稳定和准确,可在助跑途中设置标志,但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助跑时的注意力和影响助跑的连贯性。设置标志为了使助跑更准确和提高助跑速度或在维持速度中进入起跳。一般在助跑的最后4步处设置一个标志,一调整跑的节奏。2最后几步的助跑技术7跳远最后几步是整个助跑技术的关键,最后几步的助跑节奏和动作,直接影响到踏板的准确性。因此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应加强最后4步的节奏和步长的控制。最后几

6、步的助跑技术,优秀跳远运动员主要表现为两种技术特征:一种是最后几步的步长相对缩短、步频明显加快,形成一种快速进入起跳的助跑技术节奏;另一种是在步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快步频,形成快速上板的技术特征。传统理论认为助跑最后几步步长应为中、大、小,即最后第三步步长为中,最后第二步为大,最后一步为小。从第六届雅典世界田径锦标赛跳远决赛的运动员最后阶段的助跑看,也表现出这一规律。但最后几步的步长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点、助跑技术特点有密切关系,并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最后几步要充分体现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不能强求用统一

7、的模式去完成。二、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一)对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认识不够有一部分教练员、运动员思想上对准确的助跑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认识不够,片面强调速度,而忽视了准确性的训练。世界高水平男子跳远比赛的助跑成功率为75%左右,然而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国内和国际的一些重大比赛中,助跑成功率大大低于这个比例,如第8、9届全运会男子跳远决赛助跑成功率不到71%,这和教练员、运动员的认识有一定的关系。(二)助跑起动方式起动方式分为站立式和行进间两种,一般采用站立式起动技术较易使步点准确。有资料证明全国几次

8、重大比赛男子跳远中,站立式起动156次,成功124次,占总数的79%。而行进间起动的成功率只有55%。这是因为:站立式起动技术容易控制身体的姿势,使双足站立距离、双膝关节弯屈角度、上体前倾角度等,容易保待一致,从而使起动的蹬地力量、速度及步长增长的规律等保持稳定;行进间起动,虽然不如站立式起动容易控制身体姿势,但容易发挥出速度,动作放松且有弹性,有不少优秀的运动员喜欢采用这种方式起动。7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