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科学教学:目的、类型与特征

探究式科学教学:目的、类型与特征

ID:11264748

大小:12.89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8-07-11

探究式科学教学:目的、类型与特征_第1页
探究式科学教学:目的、类型与特征_第2页
探究式科学教学:目的、类型与特征_第3页
探究式科学教学:目的、类型与特征_第4页
探究式科学教学:目的、类型与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式科学教学:目的、类型与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究式科学教学:简史与类型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丁邦平2009年3月12日bpding2007@126.com一、中国与西方早期的学校科学教育西方西方国家大约从19世纪中期开始进行学校科学教育。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大力倡导科学课程与教学。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德国中学开始强调实验室教学。20世纪初期,美国小学开始有“自然学习”(naturestudy)课程。20世纪初期杜威首倡进行探究式教学。中国中国大约从20世纪初期开始(1904年“癸卯学制”)正式进行学校科学教育,最初叫“格致”。民国初年(1912年后)高等小学开始有科学课程,叫“

2、理科”。1922年以后,中国小学开设“自然”。1980年代后开始提出“探究式教学”斯宾塞:西方倡导学校科学教育的第一人在西方科学教育史上,第一个大力倡导在学校进行科学教育的改革家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与社会学家斯宾塞。他在1859年发表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论文,他的答案是:科学!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斯宾塞说:“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这是从所有各方面得来的结论。为了直接保全自己或维护生命的健康,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为了那个叫做谋生的问题保全自己,有最大价值的知识是科学。为了正当地完成父母的职责,正确的指导是科学

3、。为了解释过去和现在的国家生活,使每个公民能合理地调节他的行为所必需的不可缺少的钥匙是科学。为了各种艺术的完美创作和最高欣赏所需要的准备也是科学。而为了智慧、道德、宗教训练的目的,最有效的学习还是科学。赫胥黎:为学校科学教育争一席之地英国另一位科学教育的先驱是科学家赫胥黎。我国清末民初著名思想家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托马斯·赫胥黎,1825-1895)赫胥黎指出:“所有真正的科学都是从经验开始的,但是,所有的科学恰恰都力求超越这个经验阶段,进入从经验中演绎出更普遍的真理的阶段。”1890年时的赫胥黎1876年赫胥黎在一次演讲中说:“

4、现行中小学体制阻碍科学教育的严重性是不能低估的。学生养成只会通过书本学习知识的习惯,这种习惯不仅使他们不懂得何谓观察,而且导致学生厌恶对事实的观察。迷信书本的学生宁可相信他在书本上看到的东西,而不愿相信他自己亲眼目睹的东西。”赫胥黎认为:“(科学教育)并不是指应当把一切科学知识都教给每一个学生。那样去设想是非常荒唐的,那种企图是非常有害的。我指的是,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在离开学校之前,都应当牢固地掌握科学的一般特点,并且在所有的科学方法上多少受一点训练。”赫胥黎告诫教师:“你必须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利用实物,使你的教学活动真实;在教植物学的时候,学

5、生必须亲自动手去触摸那些植物和解剖那些花朵;在教物理学和化学的时候,你一定不要只想用各种各样的知识去塞满学生的头脑,而必须使他自己细心地理解和掌握那些知识。尤其要告诉他,在他根据自然界的绝对权威而不得不相信书本上所写的东西之前,提出疑问是他的责任。只要继续精心地和有意识地进行这种教育,你就会确信,不管你灌输到儿童头脑里的知识范围是多么的有限,但是,你已经使他在实际生活中养成了一种极其有用的动脑筋的习惯。”杜威: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探究的人杜威(1859-1952)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来到中国,19

6、21年离开中国,在华期间发表了大量演讲,对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是西方教育家中最早提出在科学教育中进行探究的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他重视“经验”的作用,说:“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这种经验和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起点;这是新教育学派的主要箴言。”“不论对于学习者个人或者社会来说,教育为实现其目的,必须从经验即始终是个人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他认为科学探究的过程包含有创造性思维的要素,而且无论在幼儿园还是科学研究实验室,出现的智力活动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科学教学中,杜威重视“

7、科学方法”教育。他所说的“科学方法”,即他总结出来的反省思惟德方法,也就是他提出的著名的五步法:1、暗示;2、问题;3、假设;4、推理;5、检验。这个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探究。杜威认为,这种探究的学习是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在此过程中,儿童的个人经验受到重视,得到发展和升华。因此,他说:“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在1919年-1921年期间在中国生活、工作了两年。他的教育思想在20年代至40年代对我国基础教育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中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差异很大,其实际影响似乎也不可能很大。例如,陶行知先生是他

8、的高足,但陶先生并没有照搬老师的思想,而是把杜威的思想颠倒过来了。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而陶先生却说:“生活即教育”。图1.我国近现代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名称的演变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