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攻略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攻略

ID:11256291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1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攻略_第1页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攻略_第2页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攻略_第3页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攻略_第4页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攻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攻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攻略  高考文言文阅读客观题最后一题的考查点通常为“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中,“分析”侧重对文句的理解,“概括”侧重对观点的提炼。这道题涵盖面广,往往要涉及整篇文章,是对文言文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因而错误率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洞悉该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思路十分必要。  一、追本溯源:考点解读  此类考题一般都是把人物、事件、观点等综合在一起设题。考查题型稳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分析、概括不正确的选项。其难度显然要比词句的理解大,只有准确把握了语句含意,对文章的有关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后,才能对文章的基本

2、倾向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归纳概括并作出客观正确的评论。可见,对词句的准确理解是进行分析概括的前提。  本题不但要求我们具有较强的理解判断能力,而且还必须了解命题者拟题的思维习惯,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正确的分析概括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概括完整性、全面性,作者的观点态度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顾及,不要以偏概全,丢三落四;二是概括的准确性、恰当性,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地概括。基于这两点要求,命题者在拟题时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概括中,设置一二处微小的错误表述,来干扰答题者。因此,找到干扰因素并将其排除是选出正确答案的有效途径。  命题人在设题时,设置的干扰因素

3、一般有以下八种:背离原文,曲解词义;不识言行,误解形象;颠倒时序,叙述混乱;过于武断,以偏概全;节外生枝,无中生有;东拉西扯,张冠李戴;不明事理,观点错误;不明关系,强加因果等。  二、正本清源:解题策略  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题设置的干扰因素虽然有八种,但是解题的策略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通读―定位―比较”法:①“通读”文本,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对重要人物、关键事件和评论性语句加以标识;②“定位”文本中与选项对应的文句,即将每个选项还原到文中找到对应区域,每一个内容都应该找到信息源;③“比较”选项和文本中对应的文句,详加细读,在比较中发现选项中的干扰因素。  这三

4、步中最关键的是第三步――“比较”。“比较”尤其要重视细节之处的仔细对照,看有无迷惑性、欺骗性的曲解。这种对照的基础是“文题对应”;最忌的就是“文题分离”,只凭阅读的模糊感觉确定答案会大大增加错误率。  例一(2011年湖北卷12题)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题目选项)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对应原文)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题文比较)不是“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原文是说“使其中有可欲”,意思

5、是假如墓中有丰厚的陪葬的物品。  例二(2012年湖北卷11题)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题目选项)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对应原文)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  (题文比较)“从不”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原文意思是几乎(“略”)不去看望叔叔,且偶尔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  例三(2013年湖北卷11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题目选项)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

6、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  (对应原文)诸儒但言困苦,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题文比较)原文是请示世皇允许他们回去,并不是举荐重用他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论周东迁  苏轼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之,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  苏子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自平王至于亡,非有大无道者也。周灵王之神圣,诸侯服享,然终以不振,则东迁之过也。昔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成王、周公复增营之。周公既没,盖君陈、毕公更居焉,以重

7、王室而已,非有意于迁也。周公欲葬成周,而成王葬之毕,此岂有意于迁哉?  今夫富民之家,所以遗其子孙者,田宅而已。不幸而有败,至于乞假以生可也,然终不敢议田宅。今平王举文、武、成、康之业,而大弃之,此一败而鬻田宅者也。夏、商之王,皆五六百年,其先王之德,无以过周,而后王之败,亦不减周幽、厉,然至于桀、纣而后亡。其未亡也,天下宗之,不如东周之名存而实亡也。是何也?则不鬻田宅之效也。  盘庚之迁也,复殷之旧也。古公迁于岐,方是时,周人如狄人也,逐水草而居,岂所难哉?卫文公东徙渡河,恃齐而存耳。齐迁临淄,晋迁于绛、于新田,皆其盛时,非有所畏也。其余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

8、;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者也。  春秋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