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245573
大小:74.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11
《“忠恕之道”及孔子其它思想对于当代教育者的思想意义和方法借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忠恕之道”及孔子其它思想对于当代教育者的思想意义和方法借鉴 【引言】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在担任鲁国司寇之前的时间内,主要目标是出仕从政,在此之后,他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则是以从事教育为主。虽然孔子的一生从其目标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上两个阶段,但是孔子的思想却是“吾道一以贯之”的。因此,对孔子思想的汲取,无论是出于哪一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忠恕之道”这个核心精神都是需要充分掌握的。本文将根据这一核心精神,有层次的展开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如何展开的
2、,以及这一思想对当代教师的思想和现实意义的积极意义。关键词:孔子忠恕之道教育学习教育者学习者思想方法意义启迪【正文】一、“忠恕之道”是孔子学说及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论语》是详细记述孔子及其思想的重要著作,因此我们在研究孔子思想,包括其教育思想的时候,认真研读《论语》,并把握其中的核心思想和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对此整部《论语》从修身、为政两大方面做了非常丰富的论述,将修身与为政联系起来,形成了我们后世所熟知的“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关联紧密的体系,也蕴含着孔子的核
3、心精神——“忠恕之道”。《论语·八佾第三》孔子与曾子的一段记述,就是对这一核心精神的记述:“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就是说“忠恕之道”是其思想的核心精神,无论是修身、为政,包括教育活动,这个“道”都是贯穿其中的。那么,什么是“忠恕之道”呢?“忠恕之道”在孔子的教育活动中是如何“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对于当代教育者的现实意义16是什么?第一,对“忠恕之道”的理解。要理解“忠恕之道”,首先要
4、放下历史的偏见,从文意中正确理解“忠”、“恕”二字,特别是“忠”这个字在先秦时代的含义。在先秦时代,“忠”字并不仅仅是指“忠君”,它更多的时候是与“忠于事”,即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忠于职守的意思,联系在一起的。如《论语·学而第一》中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又如《礼记·大学》中载:“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因此“忠”字如汉儒注释“尽己为忠”,就是说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事情、本职工作就是忠。对于“恕”字的理解,一般是没有歧义的,它的含义就是:宽恕、宽容。其具体的表现就是
5、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第十二》)和“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第三》)因此对“忠恕之道”的理解应该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本分内的事情,宽容别人的错误和不足。第二,“忠恕之道”在孔子的教育活动中是如何表现的?首先,“有教无类”是教育家孔子对“忠恕之道”中“忠”的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熟知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根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孔门七十二贤人中,除了南宫适和公西华两人外,其余的七十名弟子都是平民出身。在“教育”只属于贵族的时代
6、,孔子首开先河,向广大的平民子弟们授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教育者对其从事的教育工作的尽心尽力,忠于职守。同时,在孔子的教育经历中,不仅积极的对平民子弟进行教育,也不失时机的向权贵及其子弟们进行教育。当时鲁国最大的权臣季氏和孟氏、叔孙氏,都觊觎着鲁国的大权。孔子对他们十分厌烦,但是像季康子之流向他请教的时候,孔子仍然会将“仁道”思想不失时机而有分寸的向他们灌输。由此来看,孔子教育经历中“忠”的表现,就是“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他有所请教,就一定会知无不言。另外,“不保其
7、往”是教育家孔子对“忠恕之道”中“恕”的精神的具体体现。《论语·述而第七》中有这样一段非常有趣的记载:“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16在孔子的思想中是承认人都是会犯错的,因此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这就是说,人都是有不足的,只要能够努力学习,改正自己的不足,那么他纵然不是圣人、善人,但也算得上是君子、有恒者。这样的自觉进步态度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8、因此,孔子对于不懂“礼”的互乡这个地方前来求教的童子,认可了他“洁己以进”的进步思想和行为,并且愿意向他解答疑惑和传授知识。这就是孔子宽容一个人的不足,乃至错误,并本着“忠恕之道”诲人不倦的写照。事实上,在孔子的学生中,仲由(字子路)是一个让孔子比较头疼的学生,宰我是一个让孔子感到担心的学生。仲由是一个非常勇敢,但是容易鲁莽的人;宰我是一个口才雄辩,却心术不正的人。但是孔子却并没有抛弃他们,仍然认可他们杰出的方面,对他们不足的方面给予“温而厉”的教育和引导。这种“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