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ID:11243267

大小:684.0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8-07-10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_第1页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_第2页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_第3页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_第4页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病毒感染与抗病毒免疫第一节病毒感染第二节抗病毒免疫第一节病毒的感染viralinfection病毒感染类型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在机体内的播散病毒致病的机制病毒以一定方式侵入机体,在易感细胞内增殖,并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一.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侵入宿主体后,因病毒种类、毒力和机体免疫力等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感染类型。有以下分类方法:显性感染根据是否表现出临床症状隐性感染(由机体抵抗力和入侵病毒的毒力和数量来决定。)apparentinfectioninapparentinfection几种主要病毒感染的发病(显性感染)率病毒发病率天花病毒~100%麻

2、疹病毒~100%VZV~100%流感病毒新亚型病毒发病率高腮腺炎病毒~80%风疹病毒60%~70%狂犬病毒30%~100%HSV潜伏感染HIV10%~15%病毒发病率EBV~10%初感染年龄组HAV~5%HBV2%~3%脊髓灰质炎病毒0.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0.1%局部感染根据病毒感染的累计部位的范围全身感染localinfectionsystemicinfection急性感染根据病毒在机体内滞留的时间持续性感染AcuteinfectionPersistentinfection急性感染(acuteinfection)指病毒在感染机体后,短时间内即被清除或

3、导致机体死亡的过程。临床上表现为起病急、发病快,症状迅速加重然后又迅速减轻直至康复,整个过程仅为数天至数周。病后获特异性免疫。病毒感染类型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infection)指病毒在体内的存活时间长,可达数月、数年甚至终生,伴随或不伴随有症状的发生。病毒要在机体内长期存在并建立持续性感染有病毒和机体两方面的原因:①机体免疫功能弱,无力完全清除病毒;②病毒存在于受保护的部位;(免疫特赦部位)③病毒的抗原性太弱,机体难于产生免疫应答将其清除;④在感染过程中产生缺陷性感染颗粒,干扰病毒增殖,因而改变了病毒感染过程;⑤病毒基因整合在宿主细胞的基因组

4、中,长期与宿主细胞共存。病毒感染类型持续性感染包括慢性感染(chronicinfection);潜伏感染(latentinfection);慢发病毒感染(slowvirusinfection);急性病毒感染后的迟发并发症(delayedcomplicationafteracuteviralinfection)慢性感染(chronicinfection):病毒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病毒可被分离检测到;可出现症状也可无症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病毒感染类型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infection)潜伏感染(

5、latentinfection):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无明显症状,不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体;在某些条件下病毒可被激活而急性发作(此时可检出病毒的存在);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潜伏感染。病毒感染类型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infection)间歇期慢发病毒感染(slowvirusinfection)潜伏期长;(数月、数年、数十年)症状出现后呈并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宿主死亡。如HIV感染,prion感染病毒感染类型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infection)急性病毒感染后的迟发并发症(delayedcomplicationaft

6、eracuteviralinfection)急性感染后一年或数年后发生致死性的病毒病;如麻疹病毒引起的SSPE.(少见)病毒感染类型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infection)方式一水平传播(horizontaltransmission):指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常见途径二、病毒的传播方式方式二垂直传播(verticaltransmission):指病毒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由母体传至子代的传播方式。胎盘:如风疹病毒产道:如HSVII乳汁:如HIV局部播散:病毒的感染扩散只局限在同一器官或组织内。如大多数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某些肠道感染的病毒。病

7、毒播散有以下途径:三、病毒在机体内的播散2.血源性播散:病毒感染扩散的常见类型。当血液中出现病毒时称为病毒血症,病毒可为游离状态,也可寄宿在感染细胞内。病毒一旦进入血液便几乎可以进入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3.神经散播:某些病毒在局部感染后,可通过感染部位的神经末梢侵入神经细胞进行播散。某些病毒其致病力必须依赖于神经散播,如狂犬病毒和疱疹病毒等;有的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虽然也能侵入神经细胞并进行神经散播,但不是其主要散播途径。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病毒对宿主的间接损伤---免疫病理损伤四.病毒的致病机理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杀细胞效应稳定状态感染包涵体形成

8、细胞凋亡整合感染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裂解死亡多见于无包膜病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