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资源动员论视角下的台湾社会运动

试议资源动员论视角下的台湾社会运动

ID:11180078

大小: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0

试议资源动员论视角下的台湾社会运动_第1页
试议资源动员论视角下的台湾社会运动_第2页
试议资源动员论视角下的台湾社会运动_第3页
试议资源动员论视角下的台湾社会运动_第4页
试议资源动员论视角下的台湾社会运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议资源动员论视角下的台湾社会运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议资源动员论视角下的台湾社会运动资源动员论视角下的台湾社会运动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资源动员论视角下的台湾社会运动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运动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1992年12月10日,美浓乡亲透过“第一次美浓水库兴建公听会”确认传闻资源动员论视角下的台湾社会运动由写论文的好帮手.zbjy.提供,.已久的水库兴建计划。面对家园即将被淹没的威胁,返乡知识青年结合农民、地方政治领袖、乡土艺术家,提出论述、发动抗议、政治游说与小区文化活动,数度挡下立法院美浓水库预算,最后促使2000年当选总统的陈

2、水扁,承诺任内绝不兴建美浓水库。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关浓反水库运动。此次运动中,“美浓爱乡协进会”扮演着资源动员的重要角色。本文就是针对关浓反水库运动中爱乡协进会所进行的资源动员策略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社会运动;资源动员;关浓反水库运动  前言  社会运动是指在紧密的社会X络的支持下,在能够引起文化共鸣和产生行动导向的象征物的刺激下,斗争政治与对手之间产生的持续互动。而回顾台湾的民主转型道路,可以发现自下而上不断兴起的社会运动对于国民党威权体制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正是这种强烈的冲击带来了台湾社会草根民主力量的

3、兴起和社会中间组织的发展,这对于台湾社会之后得以成功实现民主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这些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最初就是从环境保护运动发展而来。美浓反水库运动就属于这一环境保护运动之列。  美浓是台湾南部高雄县下属的一个小小的客家乡镇,向来以鼎盛的文风、传统油纸伞手工艺与美浓粄条等让人印象深刻,是台湾客家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被称为“客家原乡”。台湾著名乡土文学作家钟理和就是美浓人,美浓同时也是台湾各乡镇出产博士最多的地方。但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的高速现代化腾飞,美浓地区原先深厚的客家文化传统和族群认同在现代化的

4、冲击下也在逐渐消失。而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面对政府以开发南部水资源为由的兴建大型水库政策,美浓地区人民开始了以反水库为核心的美浓反水库运动。  这样一次大规模的反水库运动成功实现了由最初的环境保护运动向生态保育、新故乡营造运动的扩展,凝聚了整个台湾的相关社会运动力量,并最终在进行有效地资源动员之后,获得了反水库运动的阶段性胜利。回顾整个运动的斗争历程,可以发现,以美浓爱乡协进会为首的社运组织在美浓地区进行了有效的资源动员,组织和运用了一切有利于运动最后胜利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对于这一历程所运用的资源动员方式重

5、新进行整理和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美浓反水库运动,也能从理论和实践作用上更好地研究社会运动。  二、文献综述  (一)资源动员理论  国内对于资源动员的相关研究涵盖了较为广泛的对象。总的来说,综合国内学者对于资源动员理论的研究,可以发现他们主要的结论有,第一,当下中国社会的资源配置机制已经不仅是国家权力为主导,市场和社会的力量都在发挥作用。因此,在对社会运动中的各种动员资源进行研究之时,不得不考虑当下社会之中的结构性因素,分析资源的、动员的机制。马明洁提出了“经营式动员”的概念,探讨了在国家垄断配置资源的格局被打破之

6、后,出现的新动员形式。通过对乡政府社会动员能力的剖析,指出经营式动员与“组织化动员”截然不同。虽然乡政府仍然使用行政权力和组织框架,但是却在其中采用类似于市场运作方式、使用巧妙的运作技术来实现动员。这种动员方式,是国家动员能力严重弱化之后的变形,使得国家动员体制仍然具有巨大潜能。第二,在资源动员的过程中,资源动员理论对于符号、话语、框架等文化性因素在动员过程中的作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郑双胜基于对白路村选举的观察,运用资源动员理论中的符号和话语来描述和解释乡村的精英主体如何策略性地置换出社会资本来展现自身的话语权,动员村

7、民。而对于社运组织的动员策略分析,既要从理性策略的角度出发,解释运动者如何利用符号、话语、框架等文化性因素来获得认同并且成功动员,也要注意到运动者是如何被文化所影响,从而选择某种行动策略。但是,在对美浓爱乡协进会领导的反水库运作进行资源动员分析时,我们应该抓住资源动员理论中的理性人假设和框架动员策略,来深思运动者的行动策略选择。  (二)台湾社会运动  相比于大陆学者目前对于资源动员论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丰厚成果,对于台湾社会运动的研究成果则较为稀少。已有的研究多是从文学、纪录片、美术等艺术的角度来展现台湾社会运动的抗争历程。

8、比如说,须文蔚的《再现台湾田野的集体记忆——社会运动与再现论考察下的台湾报导文学史》就是通过介绍台湾报导文学代表性作品,对照社会运动史进行考察,标示出作品与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学环境等特质,展示作为一种进步性的文类,报导文学如何展现出文学的社会动员力。陈明则在《“政治革新”与台湾当代美术的泛政治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