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现状引发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现状引发思索摘要:阅读能力差是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英语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是典型的投入多,产出少,长期低效运作。这就要求教师都来思考:在阅读课上到底谁在读?该怎么读?究竟读什么?仔细思考,给自己在课堂上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关键词:学生主体角色转变整体教学词汇量少,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方法不当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英语阅读教学首先应思考的问题是:谁在读?怎么读?读什么?美国教师有这么一句话:“我时常在问,我给了他们什么,让他们受用一生。”我现在也越来越多得考虑这个问题。我带了完
2、整的三届学生,除了书本知识之外,我还能给他们什么?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1.教师多讲还是学生多读?6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生怕学生读不懂,也不相信学生能理解,在学生动脑思考之前,教师就大包大揽一遍又一遍地翻译,“越俎代庖”。把多数时间占为己有,而忽视了真实的学生存在。词义辨析,语法规则罗列于黑板,学生笔记记了一页又一页,只注意自己如何教,却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使教与学的内在联系遭到分解。没想到谁在读,结果是“面面俱到”,却面面照顾不到。有了一些“非阅读现象”。忽视了学生非语言智能的开发和利用,如认知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自主学
3、习能力、情感态度、背景文化知识等。久而久之,学生在只注重语言智能训练的阅读教学中形成做题的习惯,非语言智能却很少得以开发和利用,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师作用的弱化,老师扮演的只是一个灌输者、传教士的角色。新课程条件下迫切要求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凡他们能做的,我们都不做;凡他们能说的,我们都不说,大胆放手,发挥学生主
4、体作用,使他们乐意参与到活动中,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充分挖掘其潜能。2.读细节还是整体读?教师活动基本表现为:逐句,逐段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细抠每个句子,以分析语言为主。练习则以掌握生词和语法为目的。学生通过读读记记单词,翻译背诵课文,练练相关习题,便结束阅读,他们只是了解了课文含义。6基于对语言心理理论的认知和我国中学阅读教学的实际,教育部《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课文教学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教……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H.G.L
5、iggren)指出:“……凡习惯准备理解整体的孩子将比全神贯注于细节部分的孩子读得多……阅读缓慢的人在同一时刻只集中于某一局部细节部分,而一旦同时注意的细节太多时,他就陷入困境。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改变儿童的心向,使他开始对整体,而不是对局部作出反应。”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也认为:“语言必须有完整的形式、完整的结构,单个词语不是语言……”因此,整体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即始终将一篇课文作为整体去教,把文章内容和篇章结构放在突出的地位,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章,不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和趣味性,不影响文章的科学
6、性和逻辑性,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速度。但整体的含义不是语言知识的累加,也不是部分之和,而是从整体上感知和归纳课文中心思想和课文大意,从课文内容的整体信息出发,逐层深入弄清段落大意及各段之间关系,从整体上把握篇章结构,理解其现实意义,深化运用。3.学语言知识还是学能力?我越来越感到6肩上的责任重大,越来越意识到平时的教学中存在问题,不过我还是想力所能及地在教学中渗透一些新的理念。有一天,我讲阅读文章,按照平时想节约时间的话,我讲,学生听或记好了。但是我还是想让他们先读发现问题,找出来共同解决,学生显然不适应,他们习惯了被动
7、接受,懒于思考,真的找不出问题。我只好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他们又解决不了。到下一段时,我就问:“是老师讲,还是你们自学找问题?”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学生竟异口同声地说让我讲。这样学生有何能力探究、思考、发现呢?当然这不是学生的错,是我们一直苦心“喂养”的结果,我们把知识“嚼”得细细的,他们习惯了吞咽,甚至没有能力辨别“喂养”他们的知识是否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否有营养,是否有毒素?6学生已经习惯了3R1T,即“读、译、背、记”的学习方法,教师也凸显了3E1T,即“讲、析、译、测”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求学生背课文,书生朗朗,这算不
8、算教育?如果教师的行为停留在这个层次上,也很难说是教育,这只是“教书”。学生经题海战训练,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会考试了,这算不算教育?如果教师的行为停留在这个层次,也很难说是教育,这只是技能训练。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感知、探究、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