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论文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论文

ID:11116650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论文_第1页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论文_第2页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论文_第3页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论文_第4页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论文.freelg·d-1,连服5d后手术,共20例;90d服药组(B组):月经第1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2.5mg·d-1,连服90d后手术,共2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及EGFR水平,同时于服药前后分别测定血中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孕激素(P)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1)服药后肌瘤体积A组平均缩小22.51%,B组平均缩小61.77%,两组服药前后肌瘤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

2、意义(P0.05);两服药组间肌瘤体积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服药组服药前后FSH、LH、E、P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SH呈下降趋势,E维持在卵泡期水平。两服药组间比较,服药后EGF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3)对照组肌瘤组织中ER、PR、EGFR均呈高表达,A组肌瘤组织中PR仍呈高表达,ER、EGFR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肌瘤组织中PR呈高表达,ER表达下降,EGFR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0.05)。结论(1)短期大剂量及长期小剂量米非司酮均可使子宫肌瘤明显缩小,但长期小剂量效果更明显。(2)米非司酮可能系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血清中EGF水平,从而影响子宫肌瘤生长。(3)直接降低肌瘤组织中EGFR表达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另一重要机制。【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近年来研究证实,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增多及过度表达是肌瘤生长的主要原因[1],孕激素(P)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R

4、ein等[2]的研究证实P是促使子宫肌瘤发生的因素之一,这使抗孕激素治疗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报道,PR拮抗剂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使肌瘤体积缩小,症状改善,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3-4]。卫爱民等[5]的研究证实,当米非司酮的剂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再增加剂量并不能增加其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限应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以及对血清中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P、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

5、以进一步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能机制以及适宜方案。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1.1服药组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经妇科和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40例,平均年龄42.95岁,肝肾功能正常,3个月内未服用任何药物,随机分为2组。5d服药组(A组)于手术前5d服用米非司酮100mg·d-1,连服5d后手术,其中全子宫切除术14例,肌瘤剜除术6例;90d服药组(B组)自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12.5mg·d-1,连服90d后手术,其中子宫切除术16例,肌瘤剜除术4例;2组所服米非司

6、酮均为上海华联制药厂生产,均于服药前后抽血查FSH、LH、E、P和EGF。试验开始前患者知情并同意。1.1.2对照组与服药组同期于本院妇科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或肌瘤剜除术患者30例,术前未使用任何药物,平均年龄43.76岁,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其中全子宫切除术27例,肌瘤剜除术3例。标本采集患者或家属知情并得到同意。1.2方法1.2.1米非司酮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测定患者于服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妇科检查和B超(专人同时经腹部和阴道超声)测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然后按公式V=л×abc/6(a、b、c为

7、长、宽、高)计算子宫肌瘤体积,多发性肌瘤以最大肌瘤径线计算,以肌瘤体积缩小达到或超过25%者为治疗有效。1.2.2性激素测定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服药组用药前、后和对照组手术前、后空腹血FSH、LH、E、P和EGF水平。1.2.3子宫肌瘤组织ER、PR、EGFR测定采用免疫组化IP二步法(一抗购自美国Dako公司,二抗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测定。所有切除子宫或肌瘤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厚4μm连续切片,分别常规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定:免疫组化反应呈棕黄色颗粒为受体阳性。随机

8、选取10个高倍视野,计算受体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并进行强度分级。ER、PR阳性定位于细胞核,EGFR阳性定位于细胞浆。阳性细胞数25%,表达强度记为1;25%~75%记为2;75%记为3。1.3统计学方法结果以x-±s表示,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米非司酮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变化见表1。A组服药5d后,9例肌瘤体积缩小≥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