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_郭本禹

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_郭本禹

ID:1110604

大小:594.5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07

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_郭本禹_第1页
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_郭本禹_第2页
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_郭本禹_第3页
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_郭本禹_第4页
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_郭本禹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_郭本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3年第5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52003总第205期Journalof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SumNo205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郭本禹,姜飞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职业自我效能理论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职业心理学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它是用自我效能理论来研究职业领域中的问题,如对学业成就和学业坚持的影响;对职业选择行为的影响;对职业调整的影响;对职业兴趣的影响,等等。这一理论有别于传统的职业心理学理论,它扩大了职业心理学

2、的研究范围,不仅关注自我因素,而且还关注环境、社会,甚至机会因素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重要作用。因此,其理论研究适应了时代需求。[关键词]自我效能;职业自我效能;应用;简评[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01(2003)05-0130-08一、从自我效能到职业自我效能职业自我效能是班杜拉所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在职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所谓自我[1]效能,是指个体对其组织和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P3)。它是建立在个体对其行为能力的认知评估基础上,并影响个体目标的确立、行为的选择和坚持性。它既是一种认知因素,又带

3、有动机性质,同时也是一种主体性因素。班杜拉认为,个体自我效能的建立离不开四种信息源,即:个体的直接行为经验(成败经验)、替代经验、社会说服和生理心理状态。个体在这四种信息源基础上进行选择性把握和综合性认知加工,从而形成个体的效能判断。自我效能通过四种机制来发挥主体作用,即选择过程、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和心身反应过程。自我效能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个体即使有某一行为能力,却没有选择则某一行为目标,或不能成功地实施达成某一目标所需的行为的原因。自我效能作为一种主体性因素,它渗透到人类的各种机能活动中,而且可以通过学习来激活、加强。这就为心理学家理解人类各领域中的行为,在尊重人、发挥人的潜力

4、的前提条件下,干预和改变人的行为选择提供了契机。正是在这一理论背景下,心理学家们开始运用自我效能理论来解释人类的职业相关行为,提出了职业自我效能理论。[收稿日期]2003-03-08[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批准号:D12001/01/083)和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2SJDXLX001)资助。[作者简介]郭本禹(1964-),男,安徽肥西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姜飞月(1973-),男,安徽桐城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学博士研究生。130[2]从20世纪80年代起,Hackett和Betz(198

5、1)(P326-339)开始运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来研究职业领域中的问题。他们最初的研究是用自我效能概念来解释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问题。其研究的基本假设是,女大学生在非传统女性职业(传统男性职业)领域所占比例不足是由于她们在这些领域中的低自我效能所致。正是为验证这一假设,才设计出职业自我效能量表,并使自我效能理论扩展到职业领域,出现了职业自我效能(careerself-efficacy)的概念。Hackett和Betz的研究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兴趣。不久,自我效能理论就从有关女性职业问题的应用研究转向了所有人的一般职业选择和发展的研究。它沿着三条线展开,

6、第一条线是职业自我效能与有关职业的选择性行为问题的研究。这包括两条次线的同时开展,一是沿着自我效能与学业选择行为、学业坚持性和学业成就的关系的研究发展,二是职业自我效能与有关职业选择、职业决策问题的研究;第二条线是更为具体的职业和专业领域中的职业自我效能的研究;第三条线是职业自我效能与职业调整问题的研究,这实际上也就是职业自我效能与个体职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的后期,职业自我效能的干预性研究渐起,并成为职业自我效能理论的未来研究趋势之一。在有关职业自我效能的研究发展中,研究者不断对其进行总结和阐释。首先是Betz和Hackett等人发表文章对自我效能理论在职业领[

7、3]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评价和预测(P279-289)[4](P347-382),紧接着Hackett和Lent在[5]咨询心理学手册(1992)(P419-452)中提出了职业自我效能理论,作为职业咨询心理学[6]中的社会认知模式之一。其后Bandura(1995)又分别在社会变革中的自我效能(P232[7]-258)和自我效能、适应、调节:理论、研究和应用(P249-276)两书中以单章内容对职业[1]自我效能理论加以系统总结。1997年,Bandura在自我效能:控制的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