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105241
大小:114.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10
《南通市重点产业布局指导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通市重点产业布局指导意见优化产业布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优化全市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现制定本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江海联动、陆海统筹,促进资源向优势地区和重点产业集聚,优化提升沿海、沿江、沿上海、沿重要通道、沿重要节
2、点的“五沿”产业布局,努力形成产业集聚、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产业格局,建成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地,为开创南通“两个率先”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统筹发展。突出江海联动,坚持“优江拓海”,统筹沿江提升与沿海开发;突出陆海统筹,整体规划、协调推进陆域建设与海域开发;突出港、产、城融合,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19—集约发展。坚持依靠空间整合、科技进步和结构优化,不断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水平。以城镇、开发园区为载体,围绕重点产业配置要素资源,促进产业在特定区域集聚;以延伸产业链为核心,推动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发展。特色发展。根
3、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配套条件等,突出产业重点,完善产业链条,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主业明确、重点突出、错位发展的格局。原则上每个区域重点发展2~3个产业,每个产业重点布局2~3个区域。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融合,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四化互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化互动并进。绿色发展。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按主体功能定位推动各地区有度、有序、可持续发展,加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和修复。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型产业,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
4、人居环境和谐共进。三、总体目标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结合区域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按点、轴、面构架,科学推进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五沿”总体空间布局,区域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持续增强。基本实现产业布局与主体功能定位一致、与城市空间和谐、与生态环境协调的格局。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19—双轮驱动”,大力发展高端装备、能源石化、新材料和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建成以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海工船舶、现代能源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特色基地、主导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实力不
5、断提升,成为江苏新的增长极。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200亿元,六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134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3%。四、按照“五沿”构架要求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向“五沿”区域布局,通过轴向延伸、块状拓展,培育、壮大一批重点经济增长带,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增强区域服务功能。(一)做强沿海增长极重点发展能源、石化、物流等产业。以通州湾为龙头,洋口港、老坝港为北翼,吕四港、东灶港为南翼,推进区镇一体、陆海统筹、江海联动,以沿江产业优势带动培育沿海经济增长点,加快构建特色突出、竞争力强、国
6、内一流、对全市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现代临港大型基础产业带。(二)深化沿江开发重点发展海工船舶、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以中心城区为主体,启海滨江为东翼,通州西部、如皋港为西翼—19—,提高岸线集约利用水平,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部分产业向沿海转移,促进沿江、沿海产业互动、协作。积极策应苏南建设国家现代化示范区,加快融入苏南,打造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的滨江高端装备产业带。(三)强化沿上海发展能力重点承接上海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和商务、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和加工贸易。依托启东江海产业园、海门海宝工业园等一批跨江合作园
7、区,发挥黄金水道、黄金岸线、过江大桥等资源优势,加快无缝对接,形成同城效应,构建影响力、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强的沿沪经济带。(四)增强沿通道辐射带动力重点发展大宗物流、专业市场、机电设备等符合交通运输特点、适应沿线资源环境的产业。依托沪通铁路、宁启铁路、沈海高速、沪陕高速、204国道、兴东机场、连申线高等级航道等重要通道资源,加快建设南通空港经济区、火车站站北物流园等产业园区,培育壮大通道经济。促进如城、海安相向发展,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沿苏北地区开发,打造西拓北进的门户型工业走廊。(五)促进沿重要节点集聚发展中心城区重点发展都市型产业,县(市)城区重点发展先
8、进制造业,重点镇发展特色产业。增强中心城市的聚合、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